标题: 淄博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3-30 发布机构: 淄博市人民政府

淄博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20-03-30
  • 字号:
  • |
  • 打印

淄政发〔2020〕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淄博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淄博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力组织实施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有效应对经济运行困难与挑战,统筹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制定出台推动“六稳”落地见效的政策措施,成立市工业运行指挥部、市投资运行指挥部,健全完善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联动机制,切实稳住经济运行基本面。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8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3亿元,增长7.9%。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5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克服“利奇马”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产量达139.7万吨,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扭转了季度同比下降态势,全年同比增长1.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达31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8.7亿元,同比下降4.3%,扣除减费降税因素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9.4亿元,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83.1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出口额419亿元,增长0.1%,进口额464.1亿元,下降12.8%。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70.9亿元,同比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3577亿元,同比增长12.1%,存贷比达到72%,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3元,同比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237元、19916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9%。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标完成预期目标。

(二)动能转换加力提速,经济结构加快升级。坚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两篇文章一起做”,坚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提档升级态势强劲。一是动能转换推进体系更趋完善。建立完善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体系、推进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四大体系”,组建和运行17个工作专班,公布16个产业智库首批专家名单。建设运行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省级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四强”产业基金和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区县园区建设基金“4+2”基金体系,精准发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二是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有力。出台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全力推进市重大项目建设意见,聚焦手续办理、要素保障、项目开工等关键环节,落实问题、责任、进度“三张清单”制度,对部分重大项目建立工作专班,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市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2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1.2%;7个建设类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103%,3个准备类省重点项目1个提前开工建设。61个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活动签约项目。加强与驻淄央企省企和高校合作,74个企地融合项目、22个校城融合项目扎实推进。三是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聚力抓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制定高水平专项行动计划,对100户领航企业和200户潜力企业进行精准扶持,“四强”产业增加值增长5.3%,快于规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氟硅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陶琉文化创意等3个集群和5家领军企业入选省“雁阵型”集群,10家企业列入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名单,23家企业列入省高端装备领军企业培育库。桓台县创建为“中国膜谷”。对传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改造,323项市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11.9亿元,60个技改项目列入省导向目录,“上云”企业突破6000家,10家企业入选省上云标杆企业、优秀行业云平台。完成6个化工园区、17个化工重点监控点申报认定。全面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年度任务,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四是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出台强化互联网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意见,齐鲁数谷产业园、黄三角物联网产业园、齐鲁云商等一批数字经济平台和企业加快壮大,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2.3%。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23个街区开展夜间经济试点。加快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建设,与盈科资本、省财金集团共同设立200亿元科创母基金,与洪泰资本达成设立200亿元洪泰龙门基金合作意向。建成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40家金融机构、2319家企业入驻,发放贷款6.67亿元。扎实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市167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7.9亿元。2个特色小镇、2家服务业创新中心和1名企业高管分别获评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创新中心和服务业专业人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6%。五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加快推进大学城、科学城、创业创新谷“两城一谷”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一期工程主体封顶,新增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1家、省级创新平台41家,上海交大、山东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电十二所等高校院所相关研发机构落户淄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12家。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63%。东岳氢燃料电池质子导电材料等5项成果入选2019山东制造·硬科技50榜。六是“双招双引”取得新突破。出台落实“七项真功夫”精准突破“双招双引”27条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广东、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开展专题招商,高水平举办了新材料论坛、陶博会、齐文化节、膜产业论坛、国际友城洽谈会、青商大会等高端论坛展会,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要展会期间,组织开展一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与中国中车、中国建材、中国电子、清华紫光等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94.5%。创新出台“人才金政37条”,成功举办北京、上海、济南、成都等名校人才特招行动,签约“双一流”高校毕业生756人。引进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泰山系列人才等23名高端人才来淄博创新创业。全市新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36人,其中4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9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七是园区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开展“开发区改革建设发展突破年”活动,基本完成淄博经济开发区、沂源经济开发区2家试点改革任务。9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成立平台公司12家,合作成立各类产业基金18支,总规模168.4亿元,园区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快提升。八是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召开全市企业家大会,出台关心关爱企业家10条措施,制定为企业“站台”、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等工作方案,关心厚爱企业家氛围更加浓厚。组织100余家重点企业赴潍柴等对标学习,选树市级管理标杆企业102家,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提升。实施企业家精准培训工程,举办企业家培训29期,精准培训企业家3000余人次。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充分激发,4家企业入围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

(三)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深化“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为重点,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淄川区、博山区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速推进。济青高速、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和长深高速高青段顺利完工,G309青兰线改建、S294张博辅线中修工程全线完工,共青团路、金晶大道改造等城建工程建成通车,5座城市立交进展顺利。加快推进火车站南广场升级改造,南广场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良乡安置区工程、猪龙河景观改造工程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稳步推进张博铁路改造、城市轨道交通、沾淄临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岭博路、峨池路等道路联通工程,推进淄川和博山等重点关联片区统筹融合发展。二是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大力推进城市“五化”管理,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和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整治建筑立面和广告牌匾,推进智慧停车,拆除违法建设5100处、129万平方米。开展五大创建和七大整治活动,实施为民城管十件实事,建立城市管理市区融合机制。深入实施“三改三建”工程,棚户区改造开工4573套,40个老旧小区、14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新(改)建10处便民农贸市场、35座公厕、21处停车场。全面完成“城市双修”全国试点任务,跻身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全面打响“七大会战”,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三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建立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项目库,68个入库项目已开工65个。启动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实施百企建百园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102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239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58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达到79.3%。完成12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550个整治村建设任务,创建“美在家庭”4.7万户。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改造农村危房4733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农作物秸秆转换利用率达到93%。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一是重大风险防范取得新进展。全力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重点担保圈风险明显消融,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32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举债审批制度,新增政府债务控制在省定限额之内,按计划完成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二是精准脱贫实现新突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07亿元,同比增长27.42%。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走在全省前列,一期工程常家社区春节前完成搬迁。“第一村医健康扶贫帮扶模式”荣获中国扶贫(健康扶贫类)10大优秀案例。沂源县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通报激励。三是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2409项大气、水、土壤及固废危废污染治理任务完成2280项,综合整治2012家企业5716个无组织排放点源,淘汰国Ⅲ重型柴油营运货车2367辆。光大污水处理厂三分厂完成提标改造,一分厂搬迁、二分厂提标正在加快推进,建成投运文昌湖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乌河河道走廊等一批湿地工程,开展刘征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86天,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浓度分别改善11.4%、21.7%,提前完成消除劣Ⅴ类水体目标任务,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列全省第5位。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组织开展能源和煤炭消费情况摸底排查,编制出台全市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总体方案和煤电机组优化升级工作方案,关停煤电机组9台。完成农村清洁取暖14.96万户,城区新增集中供热2万户。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启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国有资本运营效益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归集信用信息数据2795万余条,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21位。二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以推进流程再造为核心、以“一次办好”改革为抓手,持续减环节、优流程、提效率,深化投资项目远程视频联审,创新推行工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间大幅压缩,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达到72%。2019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1%。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窗通办”,“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品牌加速形成。三是开放型经济稳步提升。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国际自主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境外营销网络”五位一体新模式,制定境外市场开拓计划,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883.1亿元,连续11年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等境外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欧亚班列相继开行淄博—阿拉木图点对点班列、俄罗斯—淄博返程班列,开行班次比去年增长400%,带动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增长6.9%。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明显提升。一是全力打好防汛救灾和灾后建设硬仗。团结一心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全力以赴做好灾后建设,迅速组织恢复生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75.3%。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7%。进一步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提升城乡居民大病救助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垂直管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次同比增长4.8%。认真落实拥军优属待遇,安装悬挂光荣牌,下拨市级及以上优抚抚恤资金1.49亿元。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124所。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工建设,淄博职业学院入选全国高职院校“特高”计划。市文化中心大剧院、陶琉馆等城市新地标建成投用,9处城市书房及图书流动服务车投入使用。3个区县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朱彦夫同志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健康淄博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淄博医院(市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我市被认定为中医药学主要起源地,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四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深入推进平安淄博、法治淄博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重大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全力打好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毫不放松抓严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保持了“一无、两降”的良好局面,年内无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2.86%和5.13%。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咬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目标任务不放松,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稳增长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市场预期不稳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导致制造业、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动能转换接续不够顺畅。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新兴产业正在成长,但规模不够大、速度不够快,缺乏引领性的爆发点和增长点,替代效应和支撑作用还没有夯实,仍处在动能转换的“空笼期”。三是环境保护仍需持续加力。排污总量依然较高,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出现反弹,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发展空间约束仍然很大,排放、能耗、土地等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瓶颈。四是民生领域短板仍然较多。就业形势稳中承压,养老、托幼、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持续巩固。同时,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不容忽视,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等等。

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也是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贸易不平衡、发展动力减弱等结构性矛盾尚未有效缓解,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既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同时经济韧性好、回旋余地大,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经济稳中求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省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八大发展战略效应叠加显现。从我市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实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和减税降费,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叠加省、市改革红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市委“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产业转型思路和“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进一步厘清了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坚定了干部群众转型发展的信心决心,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我们做好明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好2020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面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大力实施产业、科教创新、金融、改革开放、文化、生态等高质量发展“六大赋能行动”,突出“八个聚焦聚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推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夯实转型发展基础支撑。聚焦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重大工程项目精准投资,全力保障企业运行,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稳定经济增长。一是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以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的产业组织理念策划项目,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年”活动,集中谋划、储备、开工、竣工一批有带动力和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加大对土地、煤耗和能耗指标统筹,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出台煤耗指标调剂管理办法,建立指标跨区县调剂机制。坚持“五个一”调度督导机制和问题、责任、进度“三张清单”制度,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度计划安排重大项目260个,总投资37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18个,全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40亿元以上,不需新增用地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新增用地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加大力度抓好省级调度管理的省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重大活动签约项目,充分发挥省级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全力争取新增债券额度。对国家已批复的政府债券支持项目,加快项目推进,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等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项目。开工建设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及淄博站客运设施改造工程、小清河复航工程;推进实施沾淄临高速公路、济淄潍高速公路、济南至高青高速公路3个项目和7个普通国省道项目。加快北京路南延等137项主城区及全市统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高青至商河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任务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按照“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要求,加快推进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抢抓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机遇,加快5G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三是全力保障企业稳定运行。推动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及“六稳”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实行大班子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困难问题。高效运转经济运行指挥部,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加快建设市和区县联通的企业调度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企业稳定运行。四是大力挖掘消费需求潜力。繁荣发展夜间经济,倡导商业设施、公共场馆、城市公交延长运营时间,鼓励发展酒吧、茶馆、美食街坊、运动健身等休闲业态,集中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年内中心城区重点培育5处左右、其他区县至少培育1处夜间经济聚集区。规划建设淄博国际博览中心,发展壮大会展经济。支持家政服务业示范企业加快发展,抓好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集中实施一批社会化健康养老项目,推进区县综合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工程,扩大“长者食堂”试点规模,积极构建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国家级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试点,支持电商企业布局建设农村电商配送末端网点,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

(二)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一是坚持创新绿色、动能转换优存量。加快优化传统产业质效,完善支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政策,通过实施优化技术工艺、优化产品体系、优化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条、优化经济效益“五个优化”,进一步引导企业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向产业价值“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重点实施300项市级重点技改项目,高水平建设10个智慧工厂、100个智慧车间,“上云”企业突破1万家,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快陶琉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文化创意团队和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抱团发展、规模发展。开展化工企业“升级进优”,重点抓好一批技术含量高、引领作用明显、带动效应显著的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有序推进钢铁、地炼产能退出和优化整合,统筹抓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二是坚持着眼未来、高端引领扩增量。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重点围绕打造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一业一策”配套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年内“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启动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在氢能产业、膜产业等引领性产业上加快布局。加快推进以东岳集团燃料电池膜为代表的氢能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研发,积极开展氢能示范应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高地。坚持以数字经济引擎驱动科技与产业创新创效,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紫光(淄博)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发展壮大齐鲁数谷等数字经济园区,带动数字经济和5G产业加速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集中培育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0个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10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100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集约集聚发展提质量。把园区作为项目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统筹编制全市重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每个园区明确1-2个重点产业,围绕“四强”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全部实现园区化布局、链条式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注重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链接资源要素,加快推进齐鲁石化炼化一体转型升级、吉利新能源汽车、东岳燃料电池膜、西铁城精密数控机床、瑞阳抗癌原料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培育拉长先进陶瓷、有机氟硅、新能源汽车、MEMS等20个左右优势链条。支持淄川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动齐鲁化工区与张店东部化工区融合发展。围绕引进龙头型、平台型企业和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制定全市产业招商规划和招商地图,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组织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力争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10%以上。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树立“亩产论英雄”鲜明导向,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倒逼落后企业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

(三)全力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两城一谷”建设,筹建山东省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山东省新材料实验室在我市布局建设。全面落实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上海交大新材料技术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中科院(桓台)膜产业研究院等专业研发机构建设,建成投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公共服务平台,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家。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驻淄高校和市属院校发展,争取青岛大学研究生院等更多高校资源集聚淄博,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以推进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集企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等于一体的“双创”生态系统。筹办好新材料论坛、陶博会等展会活动,高水平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二是加力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入落实“人才金政37条”等政策措施,启动大规模人才公寓和孵化器建设,扎实开展“名校人才特招行动”“双十”创业大赛行动、社会力量引才行动和百名博士、千名硕士、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行动,力争全年新引进大专及以上毕业生3万人,其中博士100人以上、硕士1000人以上,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三是强力推进区域性科创产业金融高地建设。实施金融赋能行动,搭建中国(淄博)创投风投高峰论坛、科创产业金融论坛等平台,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及风投、创投机构合作,培育引入理财、基金、金融租赁等新型业态,支持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管理咨询机构、资产评估服务机构等优秀中介机构发展,完善金融要素生态。深化与盈科资本、洪泰资本等合作,加快构建“基金+产业”融合共赢发展格局。实施信贷扩容工程,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发挥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年内信贷投放300亿元以上。全面深化与深交所、上交所战略合作,依托大型投资机构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壮大企业上市队伍。四是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全面推开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全体起立、择优选配”原则,在开发区全面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面向更大范围组织领导班子的选配,扎实开展中层及以下岗位选聘,激活用人机制,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双招双引的主阵地、新旧动能转换主平台和对外开放新高地。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探索“园区合一”“纯公司管理”等体制模式。优化开发区考核评价办法,按照“不比大小比贡献,不看基础看变化”的原则,持续优化差异化、清单式考核评价办法。高标准编制完成重点关联片区统筹融合发展规划(方案),推进实施一批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和产业协作项目。五是精准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实施“旗舰”“雏鹰”企业培育工程,精准扶持100户领航企业和200户潜力企业,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冲击打造100亿、500亿、1000亿的巨人企业。不折不扣落实好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加强企业家精准培训,完成市级培训500人次、区县培训1000人次。引导企业对标提升,围绕“四强”产业提升,开展化工行业对标台塑、电子信息行业对标华为等行动,提升企业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我市企业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型研发创新平台和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力争2020年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0家。

(四)全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是夯实齐文化传承创新载体。加快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落实推进,重点推进稷下学宫、齐古城、姜太公祠和管仲纪念馆提升改造等核心区项目建设。出台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围绕齐长城沿线古村镇、传统文化、历史名人故事等打造特色长城旅游产品。建立齐文化研究基金、齐文化研究联盟等平台,研究发掘鲁商文化、聊斋文化、陶琉文化等蕴含的齐文化基因,推动地域文化元素与齐文化有机融合。筹办中华文明·齐文化论坛、稷下学宫·世界大学论坛、中英足球高峰论坛等高端论坛。提升齐文化节、五音戏艺术节、非遗大会、博物馆展览季等活动举办层次。实施齐文化进课堂、进社区等“六进”工程,将更多标志性文化符号融入城市设计。策划创作一批以齐文化为题材的动漫游戏和演艺精品,打造“淄博文创”品牌,增强齐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二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落实淄博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引进国内一流企业和专业团队,对我市优质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高水平策划、开发、运营和推介,打造一批文旅特色精品线路和网红景点,创作一批精品研学课程,培育建设全国一流的研学旅游目的地。实施文旅融合“八大工程”,集中抓好华侨城旅游综合体、陶琉古镇、聊斋文化园等重点项目,建成2—3处省级集中连片发展的乡村旅游区。支持周村古商城创建5A级景区,启动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0亿元,接待游客人数4300万人次。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举办赶牛山“唱响淄博”大赛,抓好《我和我的父亲焦裕禄》《朱彦夫》《永恒的使命》等重大题材影视剧作品创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上线运行“文化淄博”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300家“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大力开展全民阅读和读书推广活动,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城市书房,打造“书香淄博”。推进市美术馆建设,建成开放市科技馆,加快区县文化中心、档案馆及各类博物馆建设,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供给。

(五)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一是用全域公园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坚持“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突出“打造公园城市、主城提质扩容、全域融合统筹、交通快速通达”,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谋划好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聚力推动主城区“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加强主要功能区、主要景观、地标式建筑物精细化、辨识度设计,强化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第五立面等城市空间整体性、协调性管控,打造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彰显“大都市、新时尚”城市风采。二是用全域公园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8大行动36项工程实施,推动城市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统筹布局一批咖啡馆、啤酒吧、口袋公园、文化展馆、体育场馆等休闲空间,打造融合文化、时尚、创意、消费等于一体的品质商业街区。加大城市修补更新力度,扎实推进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等重点片区改造,加快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建成区内城中村,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995套,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7个、108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等绿心绿肺,建设百公里城市绿道,改造提升市人民公园、淄博植物园等重点园林,规划建设30处以上小游园、微绿地。三是用公园城市理念加强城市管理。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强力推进“七大会战”、防疫情、保健康环境卫生大扫除专项行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等“7+1+1”重点任务,对城乡脏乱差进行全面精准治理。建成市级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全面推行路长制、街长制管理模式,提升道路保洁水平。推进“一街一景”建筑立面整治,加快架空线路落地,启动停车泊位立体化改造。在公共机构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改造一批便民市场、公共厕所、充电桩、家政服务部等公共设施,社区物业星级小区创建率达到90%以上,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

(六)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一是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水平、空气质量水平。扎实推进淄川区、博山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其他区县争取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突出抓好1个新生小城市、2个重点示范镇、2个特色小城镇和6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全市城镇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3-0.4个百分点。完善镇村规划体系,稳妥推进旧村改造和合村并居,加快推进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着力实施村庄连片治理。因村而异抓好名人故居馆、古村落、党史馆、村史馆、文化长廊、文化胡同、工业遗存等特色文化设施建设或修复,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二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树立“全域打造、统筹推进”理念,完善乡村振兴“1+1+5+N”规划政策体系,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利用三年时间,规划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田园综合体、30个特色小镇和产业强镇、600个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村有主业、镇有特色、县(区)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布局,每个区县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对连片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发展壮大七河生物、得益乳业、新天地黑牛等农业龙头企业,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发放工作,新增农业经营主体300家。三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标准重塑乡村审美,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河道治理、绿化亮化、旱厕改造提升、农村垃圾治理等工作。有改厕任务的镇办改厕率达到90%,30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道路285公里、客运站点980个,基本实现村庄硬化“户户通”。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

(七)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赋能行动,建立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干部职工全员落实、社会群众全员参与的“全员环保”工作机制。推进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回头看”移交问题整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工业园区及化工、火电、建材等行业进行深度治理,实行全天候网格化监测,确保企业达标排放。积极推进电代煤、气代煤、集中供热等清洁取暖,持续开展散煤治理。铺开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和10蒸吨/小时及以下高效煤粉锅炉进行关停淘汰或清洁燃料替代任务。深度治理工业污染源,对20立方及以下的梭式窑等实施天然气改电,督导玻璃行业建设备用脱硝设施,加强火电厂脱硝设施运行管理,有效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深入开展路域环境、裸露土地、建筑工地等专项治理,年内全市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63%以上,PM2.5、PM10、NO2浓度分别减至54微克/立方米、87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以内。二是坚决打好水污染治理歼灭战。加快推进张店东部化工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光大水务一分厂搬迁改造、二分厂提标改造,抓好淄川利民、博山白塔、临淄齐都、淄博经开区北郊等4座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达到Ⅳ类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猪龙河、乌河、范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快乌河入湖口湿地二期、经开区人工湿地建设,确保主要河流断面稳定消除劣Ⅴ类水体。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抓好5个“千吨万人”水源地、单村联村水源地、贫困村水源地综合整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所有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三是坚决打好生态修复工程持久战。加快推进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建设完成数据应用平台,加强污染土地风险管控。完成2处一般固体废物填埋场、1处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对危险废物年产生量100吨以上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豁免管理试点。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抓好已关闭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和荒山绿化提升工程,完成70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2万亩山体绿化。

(八)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发转型发展动力活力。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注重以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破解问题“瓶颈”和发展难题,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一是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深化财税体制、事业单位、政府债务管理、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在破解体制性、机制性梗阻上加力突破。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与齐鲁石化、山东铝业等央企省企融合发展。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筹建市国有资本投资控股集团,组建运行能源、水务、热力集团。落实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部署,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深化资源类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二是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坚持裁弯取直,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切实打通行政隔断、数据壁垒等痛点堵点。建立健全快决策、快执行、快突破、快见效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速。聚焦提速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工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区域化评估评审、“标准地”出让、“先建后验”改革。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承诺办、预约办“六办”清单,大力推行主题式审批和“一链办理”,全面实行“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梳理公布一批高频服务事项,推出一批全市通办事项和“秒批、秒办”事项,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打造“淄博效率”、跑出“淄博速度”、叫响“淄博服务”。三是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外贸主体队伍培育计划,大力引进高水平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方达电商园、齐贸通等跨境平台建设,着力完善海外仓等境外营销网络,年内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500家以上。实施多元化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加快开拓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份额,力争2020年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份额达到40%以上。实施大宗商品进口扩大计划,稳定原油、铝矿砂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规模。主动融入中国(山东)自贸区和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申报创建淄博综合保税区,稳步发展“淄博号”欧亚班列,加快建设淄博内陆港。加快推进柬埔寨(齐鲁)经济特区等境外经济园区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等国家、省重大战略,自觉融入省会经济圈,全方位对接济南,构建道路、通信、教育、医疗、社保等一体化系统,在更大平台上为加速崛起吸纳优质要素资源,实现服务大局与加快自身发展双赢互促。

(九)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巩固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薄弱村“五通十有”建设成效,聚焦南部山区、太河库区和黄河滩区,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全面完成黄河滩区17个村1443户、5260人脱贫迁建。落实贫困家庭教育补助、医疗减免等政策。2020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69户,对新出现危房及时建档、列入计划、实施改造。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脱贫奔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二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落实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创业引领等行动计划和援企稳岗政策,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保障重点群体多渠道稳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开展社会保险经办全市通办试点,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健全职工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全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新改扩建33所中小学。加快扩增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幼儿园103处。支持驻淄院校发展,引进高端民办教育资源和国际学校,保障社会多元化需求。全面实施卫生健康“攀登计划”,深化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战略合作,全面提升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疗服务质量。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创建全省智慧医疗市。完成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加快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推进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和“雪亮工程”一体化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按照“多员合一、一岗多责”原则配齐配强网格员。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联合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机制,全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格管控制毒物品。组织开展各类金融风险排查活动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抓好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化解,切实以“有解”思维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谋划好全市“十四五”发展,编制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组织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论证储备一批事关全局长远的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同时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布局。

附件: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