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4-543821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4-01 发布机构: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淄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24-04-01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淄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淄政字〔2024〕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淄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淄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大力倡树“三提三争”,真抓实干、提效争先,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快复苏、稳中向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5.3亿元,同比增长5.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7.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总投资5930亿元的536个市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310亿元,新开工项目248个,年度投资完成率、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103.6%、101.2%。109个建设类省级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00亿元。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被列为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头号工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三是市场消费回暖向好。积极承接“淄博烧烤”流量效应,建立提振消费联席会议机制,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出台11项促消费政策措施,发放汽车、餐饮、零售、文旅等各类消费券6805.8万元,拉动消费7.59亿元,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四是外经外贸保持稳定。开展外贸攻坚行动,外贸进出口完成1035.1亿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93家,开行中欧班列4285车次,同比增长18%。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增跨境电商产业园5家。举办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全年实际使用外资6.2亿美元。五是市场预期总体平稳。实施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为经营主体减税降费超过60亿元。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7.9万户,实有各类经营主体65.6万户,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

(二)动能转换提速增效。一是产业转型加力提速。实施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市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五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扎实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技改全覆盖,齐鲁化学工业区入选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工程,高端精细化工、新医药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新增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家集群领军企业,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2个、21家。20条重点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4%,“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1%。实施细分新赛道深耕新经济行动计划,加快培育31条新经济细分赛道,“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7%,新经济入库企业达到2660家,氢能及储能列入省未来产业集群。支持企业争创单项冠军,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17家、省瞪羚企业15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08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达到19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国第六位。深入推进“工赋淄博”,新培育省“产业大脑”2个、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47家,4家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9346座,行政村5G通达率74%,入选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4.4%。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新增冷链仓储10万立方米,新增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新星集团纳入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名单,齐鲁正本物流园获批国家第四批示范物流园区。二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9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7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成功入选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城市。加快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洋创新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05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省级以上创新项目100余项,4个项目获省技术金桥奖。加强科技型企业群体建设,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16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56.66%,同比增长3.44个百分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营,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58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8.9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三是金融赋能成效明显。实施资本市场突破行动,新增亚华电子、一诺威2家上市公司,新恒汇成功过会,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上市公司达到36家、交易股票38只。坚持以“贷”惠企纾困,本外币贷款余额5270.7亿元,同比增长11.8%。

(三)发展活力有效激发。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30项“打包办”事项申请材料、办事环节、审批时间分别压缩60%、40%、50%以上,“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务等32项改革做法获国家多部门推介,入围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评价“前10地级市”和“前10最佳口碑地级市”。扎实推进诚信淄博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3次跻身全国261个地级市前十位,创历史新高。二是“双招双引”成效明显。用实用活“六个一”招引机制,举办首届“相聚淄博”国际友好周等招引活动,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29个,同比增长7.8%,到位省外资金670.1亿元,同比增长8.0%。落实“科技副总”引才机制,累计选聘“科技副总”680人次。出台“加强青年人才来淄留淄16条措施”,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39万人,新增城市发展合伙人33位。三是重大战略深入落实。积极落实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省级重点项目56个,累计完成投资359.94亿元,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高青县黄河淤背区及堤岸百里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深入落实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四是区县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实施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行动,出台统筹推动和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的意见,建立“3+1”工作推进机制,淄博新区与周村区加快融合,临淄区、张店区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桓台县入选国家创新型建设名单、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沂源县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5个区县获评7项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县奖励,获得省级奖励资金1.6亿元。淄川区、博山区、高青县、沂源县4个区县分别列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县城城镇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张店区、淄川区分别获评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山东省现代流通强县,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四)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一是交通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2个重点交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6.6亿元,高青至商河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济南至潍坊、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金山至中庄互通段建成通车。张博铁路改造工程、经十路东延工程(淄博段)有序推进,城市快速路网基本成环。小清河复航工程(淄博段)具备通航条件。二是城市建设更加宜居。坚持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管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完成34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报批。扎实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十大行动”161个年度重点项目,48个口袋公园、拇指公园、街头游园建成投用,新建、改建城市园林绿地190.1公顷,建设生态廊道208公里。有序推进61个城建重点项目,人民路慢行一体、新村路雨水改造等20个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城市更新,38个老旧小区、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开展“两清零、一提标”行动,改造雨污分流97.7公里。完善现代水网体系,引黄供水新石复线等项目顺利完成。三是城市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市本级和3个区县获批省级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全市智慧社区覆盖率超过50%。提升城市智能服务水平,307个公共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平台,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平均服务半径0.69公里,成为全国首个全域规模应用“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城市。城区燃气、供热管线全部实现物联网智能监测管理。四是城市活力明显增强。引导转化“淄博烧烤”流量,推出5大文旅主题产品和10条主题线路,红叶柿岩、海岱楼、八大局便民市场等成为网红景点。新创建4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举办“追光海岱楼·奇妙淄博夜”等特色活动2000余场,成为消费热点城市。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7.59%、68.42%。

(五)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严守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5万亩,粮食单产、总产连年增长。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齐农云”一期工程上线运行,“中农数院”入驻创新团队8支,孵化农业科技企业2家,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市级数字农业重点项目26个,推出典型应用场景30个,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10家,培育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达56个,高青县创建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8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5个小麦新品种通过省审,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62公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农村旱厕520户、农村危房477户,74个省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全部完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规模化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80%、92%以上。加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4个,新增省级和美乡村26个,沂源县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三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8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小型基础设施类项目119个,建设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5个,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4337个,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四是城乡要素加速融合。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成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84个,13类农村产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2026宗,交易数量及覆盖率均居全省前列,获批国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19天,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深入实施“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完成重点项目90个,完成投资71.65亿元,15个省控及以上河流断面达标率100%,其中,7个国控断面优良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名。二是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有序推进能耗“双控”和小机组关停,累计关停煤电机组19台。扎实推进“两高”行业能效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增光伏建设容量116万千瓦,并网容量同比增长87.8%。加快普及充电桩,新建充电桩1.1万个。积极发展城市绿色货运,入选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三是生态修复加力落实。强化水源地和湿地保护修复,19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桓台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高青天鹅湖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验收。扎实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完工,治理和改善水土流失面积81平方公里。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荒山绿化1.5万亩,修复废弃露天矿山16处,建成绿色矿山9家。

(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一是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年度21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4.3%。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新增“齐惠保”学生款,“齐惠保”参保率列全省第一位。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924元、801元。提升普惠托育服务能力,创建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县2个。二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资源加速优化,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所。产教融合纵深推进,山东理工大学齐创大厦主体完工,以淄博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完成省级公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全面启用,成立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三是文体供给品质升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13个,新建提升各类新型公共阅读空间、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柜、文化驿站、“5+N”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244处,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0余场。加强文博资源活化利用,赵家徐姚遗址列入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新增博物馆11家,博物馆数量达85家。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各类体育场地446处,举办体育赛事活动6103场次,参与人数193.1万人次。淄博体育健儿在杭州亚运会荣获8金。四是医疗养老服务优化提升。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改建智慧预防接种门诊37处,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家,建成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集群24个。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持续提高,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加强名医团队建设,累计建成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110家。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新增养老机构9家、家庭养老床位2000余张,长者助餐服务设施达1009处。五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总体来看,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稳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引领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仍需加快提升;区县域协同发展不足、整体实力不强,要素资源统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城市更新仍需加力,内涵品质需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重道远,民生供给还不够优质均衡,等等。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淄博落地落实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资外贸保持稳定增长,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聚焦经济运行,全力巩固稳中向好态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不断巩固稳中向好基础。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调结构的关键抓手,强化项目推进“三张清单”制度,加强要素保障,扎实推进总投资6035亿元的530个省市重大项目,推动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技术升级改造、天辰齐翔己二腈二期、鑫泰石化产业链系列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两个100%”,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对优供给、拓需求、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省外到位资金680亿元左右,新引进过亿元项目420个左右。加强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与省预算内投资等资金争取,夯实项目建设资金保障。二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举办高层次促消费系列活动15场以上,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做大做强网络零售,新增省级电商直播和供应链“双基地”企业7家,年内网络零售额突破260亿元。优化商圈布局,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35个。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实施夜间经济推进项目10个以上。优化完善房地产政策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建成规范化村级快递综合服务站点500个。三是推动外贸外资稳定增长。加大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支持力度,扩大“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新兴市场份额,推动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开展外贸增量培育行动,力争新增“新开壶”企业500家。积极扩大棉花、纸浆等大宗商品进口规模,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增2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大外资招引力度,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四是积极稳企业保就业。深入落实国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部署要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齐岗贷”增量提质,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以上。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

(二)聚焦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含氟功能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力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50家。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精准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力争承担省级以上创新项目100项。聚焦产业创新需求,加强高端创新人才引育,新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0人以上。推深做实“科技副总”行动,力争“科技副总”选聘累计达到750人次。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00家。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支持淄博职业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打造10个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开展“知创淄博”助力创新发展系列专项行动,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到9.31件。二是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力争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加力优化传统产业。深入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工程,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项以上,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左右。实施“工赋淄博”行动,新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50个以上。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快化工、纺织、建材等优势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5家。深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做优做强新兴产业。“一业一策”推动“四强”产业扩能升级,加快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群,“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大力推进31条新经济赛道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氢能、储能等战略未来产业加速起势。新增新经济创新示范场景50个,入库新经济企业突破2800家。开展“雁阵形”产业集群突破行动,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年内培育15条以上百亿元级产业链。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过百亿元企业达到18家以上,新增瞪羚类、独角兽类企业3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实施服务业提升攻坚行动,组织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00个,年度投资完成150亿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争创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新增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1家。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抓好总投资257.3亿元的79个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周村古商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牵头共建黄河流域绿色物流合作联盟,新增国家级物流企业3家,力争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力争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推动会展资源整合共享,继续办好陶博会等会展活动。

(三)聚焦发展动能,加力深化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区域协调发展要动能,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强化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确保营商环境持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推出政务服务“集成办”、“无感智办”10项以上,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标杆场景20个左右。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诚信淄博建设,力争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持续保持在全国前列。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推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基金管理持续优化。实施开发区改革赋能行动,加快省级开发区内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持续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效益。三是推进区县域协同发展。落实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系列政策,进一步明晰各区县产业发展路径,加大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要素资源配置市级统筹力度,推动区县争先进位、联动发展,力争更多区县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进步县”及黄河强县名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淄博新区统筹融合发展,提升淄博大学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全面落实重大战略。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战略落实,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药谷、经十路东延等项目建设。深入落实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任务,抓好试点区县、园区、企业建设,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实。

(四)聚焦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坚持全域统筹,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一是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形成“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二是优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推进高青至商河、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中庄至临沂界段、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建设,积极配合推进滨台、长深高速扩容改造工程和桓台联络线、潍坊至邹城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张博铁路改造工程、经十路东延工程(淄博段)建设,实施青岛路、共青团路西延等城市路网项目。加快推进小清河桓台港区荆家作业区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三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城市管理“六大工程”,抓好城乡环境整治常态长效长治行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管理、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落实。实施新型智慧城市提标提速工程,加快布局5G、千兆宽带、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重点区域5G深度覆盖,5G基站突破1万个,全市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以上,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70%,初步完成实景三维淄博建设。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3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规划实施一批防洪排涝、燃气供热、道路安全项目,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四是激发城市发展活力。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试点建设,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社交场景、消费场景。深化“人才金政50条”,新引进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4.3万人。持续开展文旅惠民消费活动,培育海岱传齐文创园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策划举办烧烤体验地、音乐节、啤酒节等节会活动和马拉松等赛事活动,进一步塑强城市形象。

(五)聚焦环境改善,加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扬尘治理和面源管控,实施VOCs综合治理,力争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4%。深入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八水统筹,水润淄博”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加强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抓好工业园区排查整治及入河排污口自查整治,深入推进“两清零一提标”,抓好14个工业园区水污染深度治理,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规范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二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有力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碳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煤电机组整合,力争列入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的7个背压机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抓好锂电池储能重点项目,力争电化学储能在运在建规模达到30万千瓦。大力发展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加快华能200MW高青牧光互补二期等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0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12.7%。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推广环境,新建改建综合能源港15座,新增充电桩1万个,实现乡乡有站、村村有桩。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稳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完成省级下达造林绿化落地上图任务。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自然保护地监管,守牢林草湿地保护红线。推进国家和省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建设,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治理和改善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

(六)聚焦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守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规划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保持稳定。加快建设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推动“齐农云”迭代升级,加速“中农数院”技术转化,建设数字农业创新园区,实施市级数字农业重点项目20个以上,推出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实施“一镇一业”提升行动,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3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0家以上,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镇达到7个,5亿—10亿元镇达到10个。二是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建设提升省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80个,新增省级和美乡村120个以上。推进农村路网体系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65公里以上。系统实施农村供水水厂、管网、水质提升工程,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分别提高到83%、94%以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举办乡村体育“五赛”活动,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三是聚力保障农民致富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抓好黄河滩区迁建后续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力争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80%。探索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护和农资保供稳价政策。抓好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培育,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人以上。

(七)聚焦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好年度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资源扩容提质行动,新建改建幼儿园、中小学14所。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10个智慧教育示范场景。创新开展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支持淄博市工业学校等6所学校建设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完善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梯次培育体系,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二是扩大优质文化服务供给。实施“文悦淄博”文化惠民工程,建成“5+N”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00处,提升城市书房等公共文化设施100处。做好齐文化挖掘阐释,推进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公园建设,争取“东周列国都城遗址”进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实施文艺精品“两创双百”高峰行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推动健康淄博建设。推进市级公立医院优化整合,链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打造高水平临床学科集群。组织开展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全市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推进医保“信用支付”,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报销比列提高至60%以上。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加快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不少于10家具有市级示范引领作用的托育机构。四是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依法打击和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坚决防范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稳妥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维护良好金融生态。全面加强能源、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附件: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