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施意见的评估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3-540816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28 发布机构: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施意见的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3-09-28
  • 字号:
  • |
  • 打印

根据《关于开展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的函》有关要求,我委组织市有关部门对《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实施意见》(淄政办字[2021]6号)开展了后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自淄政办字[2021]6号文件印发实施以来,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有关任务部署,聚焦利企便民宗旨,强化公共服务定位,确立“守正创新、提质延链、布网扩面、协同规范”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平台数字化转型为基础,以平台系统制度和规范化建设为保障,以平台数据赋能和创新应用为目标,以信用信息记录为约束,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自2021年1月—2023年8月,全市共完成交易项目数量14839个,交易额2870.06亿元,节约金额141.14亿元,增收8.85亿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保持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一)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1+7”平台体系。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积极整合分散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资源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领域,在全省率先建成“1+7”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行市区县一体化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重点服务市级和中心城区的交易活动,在临淄、桓台、沂源等7个区县设立市属分中心,主要服务所在区县的交易活动,形成全市上下贯通、管理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执行一套规则流程,实行一套管理制度,共用一个电子系统,初步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标准化运行管理。

(二)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进必进。认真执行《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积极推进各类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进场集中交易,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经覆盖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械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农村集体产权、机电设备国际招标等主要领域。同时,在省《目录》以外,积极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市场化出租出售、市属国有企业采购、户外广告经营权、供热特许经营权、技术成果转让、废旧产品设备进平台交易、纪检监察涉案物品处置等各类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交易项目进入平台规范处置,切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应进必进”“能进必进”。

(三)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建设。充分发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协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重点任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继制定印发《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运行实施细则(试行)》、《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规范》、《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档案管理制度(2019年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见证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具体制度规定,有效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制定《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信用管理办法》、《淄博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负面清单》、《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竞争主体不良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不良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淄博市水权转让网上交易规则》等政策文件,对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招标人、采购人、评审专家等各类主体加强制度约束。

(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全市搭建“上联国家和省,外联周边城市,终端覆盖区县、延伸镇街”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络体系,实现数据层级推送、实时共享,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10类交易行政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与4类政务服务平台达成信息调用,初步搭建起“一网通办”工作格局。对外,交易信息可自动推送至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省政府采购系统,实现多系统信息同步。对内,实现自动获取投标企业社保缴纳信息、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信息、省专家库专家抽取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等,有效提升了交易效率。此外,积极推进“一地注册、全省通识”工作,有效避免市场主体在不同地市参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投标的重复注册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流程。

(五)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坚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公益属性,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平台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监督渠道等信息均通过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向社会公开发布。市场主体信息入库一次填报,交易过程可全程、重复使用,进场交易信息可实时更新。积极推行交易流程并联管理,合并服务流程7个,减少交易要件2种,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质量和效率,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各市场主体真实感受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带来的改革红利。深化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行数字证书免费办和“一地注册、全省通识”,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每年为投标企业节省招标文件工本费、纸质标书印刷费和现场竞标交通住宿费等3000余万元。做实做细平台延伸服务,研发“银企通”系统,精准向银行机构推送交易信息,相关金融机构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423笔68.93亿元,办理保函3195单,释放资金8.05亿元,将“数据”变“资金”,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延伸服务平台和电子保函综合管理平台,累计为300余家企业授信超过100亿元,为投标企业提供担保,线上线下释放资金突破10亿元,大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六)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机制,逐步构建形成行政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行政监督方面,市住建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出台了《淄博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淄博市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考核机制,考核结果挂钩信用评价,倒逼代理机构规范从业。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若干措施》,明确五个方面共20项具体措施,加强交易活动监督管理,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维护公共资源良好市场环境。行业自律方面,2018年成立全省首个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协会,由市内从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中介代理机构、投标主体、金融服务机构、相关专家及从业人员等组成,协会成员涵盖建筑工程、能源电力、银行金融、招标代理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积极推进行业自律管理。社会监督方面,每年组织平台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征集意见建议,提升平台开放度、公众参与度。

(七)打通公共资源延伸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山东省率先建成“全域覆盖、四级联动、公益服务、就近交易”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成78个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四荒”地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等14类项目进场交易,今年以来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项目664个、交易额2.33亿元,分别是2022年的9倍和6倍,节约资金0.04亿元,增收0.04亿元,促进了农村“三资”高效流转和增值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经验做法被省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央视网》推广。

(八)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创新。一是构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重大项目交易服务的实施意见》,建立“一通道五机制”,实行交易前主动对接、交易中全力保障、交易后跟进服务,通过对全市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逐一对接,组建保障专班,形成服务清单,有效推动各类要素和资源向重大项目加速聚集。二是深入落实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建立必须招标工程项目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的通知》《关于推进招投标合同签订和变更网上办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合同签订和变更网上办理等工作。自6月下旬全面实施以来,已累计在线发布招标计划80余个。三是创新开展市域内分散评标试点。发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优势,将传统评标模式中评审专家集中于同一评标室,调整为就近分散在市域内不同地点、不同区县的评标室进行在线评标,有效破解“熟面孔”“老关系”等问题,促进评标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已累计开展市域内分散评标20余次。四是建设统一的数字见证系统。实行专家评标全过程“物理隔离”、见证表单全周期“在线流转”和项目实施全场景“一屏集成”,探索监督人员、代理机构、见证人员退出评标评审区,优化专家独立评审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交易项目“应进必进”推进力度仍需加强。二是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步伐仍需加快。三是交易系统的导航式、沉浸式体验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评估效果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评估,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淄政办字[2021]6号文件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体系化运行、标准化服务、智慧化发展的思路,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类别日益丰富,在全省打造形成独具淄博特色的公共资源交易全周期生态体系。全市2项公共资源交易典型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3个事项列入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领域“揭榜挂帅”试点示范事项,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列入国家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兼容互认试点城市,部分工作创新事项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下一步,将全面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各类交易项目“应进必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交易制度规则,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推出更多创新工作举措,加快建成制度成本最低、服务效率最高、市场环境最优的全国一流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