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1-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11-25 发布机构: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淄博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1-11-25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商务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淄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编制,主要结合淄博实际,深入谋划淄博商务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推动淄博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深入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关键五年。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城市,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节  “十三五”商务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全市商务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重大风险挑战,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六大赋能行动”、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突出提升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稳步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建设,聚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为加快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建设基础。

——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34.7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4.31%。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20年完成网络零售额159.8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95亿元;沂源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高青县、博山区入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沂源县燕崖镇入选山东省首批“电商小镇”;培育省级“互联网+品牌”企业3家,市级互联网品牌企业13家。入围全国第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和首批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商贸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市级和县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与特色商业街相结合的多层次流通网络逐步形成。促消费活动成效明显,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消费稳步回升。

——开放平台申建取得重大突破。淄博综保区正式获批并实现封关运营,实现了我市高能级开放平台的重大突破。启动运营淄博内陆港,全面深化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合作,开通淄博-黄岛“五定班列”,实现了港口功能前置,畅通了我市企业出海通道,降低了出海成本,提高了出海效率。开通淄博始发“齐鲁号”欧亚班列,列入全省“齐鲁号”欧亚班列4个始发城市之一,先后开通西至中亚欧洲、北至俄罗斯线路,自开通以来十三五期间累计开行291列,开辟了我市货物“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新通道。成功举办齐商大会、青岛峰会·淄博投资洽谈会、淄博(上海)国际合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搭建起淄博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服务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作用更加突出。

——对外贸易实现稳中提质。“十三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2017年完成680亿元,历史首次突破100亿美元;2018年完成952.4亿元,创历史最高值;“十三五”期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3.3%。入选海关总署评选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国城市外贸结构竞争力30强”。外贸企业主体队伍进一步壮大,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844家,比“十二五”末增加1084家;进出口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132家,比“十二五”末增加41家;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62%,比“十二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推进,与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比“十二五”末增加5个,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达55.7%,比“十二五”末提高2.6个百分点。29家企业获得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自主品牌”称号。新创建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临淄区入选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博山区被认定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

——利用外资保持稳步增长。“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1家,合同外资52.8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8.98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2.15倍、2.5倍和1.11倍。新设立总投资过5000万美元项目37个,总投资108.5亿美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4.53倍。新设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159家,比“十二五”增加70家。积极布局全球专业化招商网络,突出“两洲、两国、两地”重点招商区域,先后在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聘请了6个境外招商代理。对世界500强吸引力增强,新增16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在我市投资,累计有5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在我市投资设立58家外资企业。

——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十三五”时期,累计备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126家,中方实际投资额129.03亿元,是“十二五”的2.51倍。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48.77亿元、完成营业额195.27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51倍和1.41倍。境外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获批建设,2019年被评为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已累计投资5.77亿元,入驻企业10家。印尼加里曼丹工业产业园建设推进顺利。跨国并购亮点纷呈,蓝帆医疗先后并购新加坡柏盛国际和瑞士NVT公司,打造了企业以优质并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案例。跨国公司返程投资实现突破,2020年蓝帆医疗、英科集团实现返程投资8412万美元,占全市外资总额的24.9%。对外工程承包实现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对外工程承包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工程营业额稳居全省前5位。

——商务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专题研究对外开放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淄博市委关于大力实施改革开放赋能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意见》,为全市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我市开发区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试点成效评价中列第2位,沂源经济开发区改革经验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4家开发区获得省亩均税收奖励,数量居全省首位。11家开发区共将685项社会事务剥离给市、区县直部门和所属镇办,剥离开发运营职能185项。整合归并事业单位84个,内设机构、员额数量和管辖面积分别比改革前减少7.7%、58.7%和30.1%。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消费回补,为疫情防控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了商务力量。

第二节  “十四五”商务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全市商务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均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持续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各国经济复苏出现结构性分化,加剧经济全球化深层次矛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经贸规则向区域内“高标准”和区域外“强排他”的方向演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区域化、在地化和多元化特征逐步显现。主要经济体博弈升级,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和长期化特征愈发凸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上升,加剧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但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兴技术快速升级和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国内消费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显现,消费品质化、特色化、精细化特征日趋明显。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日趋完善,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前沿阵地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显著,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新业态新模式高速增长。同时,国内商务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尚未形成。

省内,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稳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凸显,制度红利持续释放。以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为特征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经济新增长极加快形成。同时,全省商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压力,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外贸进出口结构“两高两低”矛盾突出,新业态新模式规模小、拉动弱,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从我市看,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建设迎来重要机遇。我市经济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六大赋能行动”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优”和“扩”两篇文章不断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淄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叠加,新经济发展正在破题起势,打造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各项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综合保税区、鲁中国际陆港、欧亚班列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动能正在加速聚集。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制造业结构偏重、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凸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试点少,境外招商力量薄弱、渠道单一等问题依然突出,外资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等等。

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构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提升、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相辅相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互促共进的商务高质量发展体系,培育和构建淄博商务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着力建设国际化城市。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商务实践、推进商务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突出商务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促进消费、改善流通,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全力做到商务发展为了人民、商务发展依靠人民、商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全市商务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托国内强大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在更高水平开放上构建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连的良性循环。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树立大商务观念,准确把握商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强化与部门的横向协作、对上对下的纵向联动,推动商务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对标全市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商务领域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展望2035年,全市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消费层次持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外向度稳步提升。对外开放平台框架体系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生态更加完善,贸易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双向投资合作水平明显提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十四五”时期,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实现新提升。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降。新型消费不断壮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2025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新突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市总额的5%以上。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力争到“十四五”末,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20%以上。服务贸易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服务贸易占外贸进出口比重稳步提升

——使用外资层次水平实现新突破。“十四五”时期累计使用外资30亿美元,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分别提高到45%、20%左右。引进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20个以上。

——对外投资合作跃上新台阶。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发展,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以走出去带动引进来成效显著。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带动更多装备、技术、标准对外输出。境外经贸合作区载体作用不断强化。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

——开放平台建设打开新局面。“双轮驱动、四向联通、多点支撑”的开放平台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和载体作用更加凸显。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全面建成,围网内及其辐射区产值超千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达到10%以上。鲁中国际陆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公铁海空多式联运水平大幅提升。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稳外贸稳外资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齐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点招商活动平台影响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按照推动淄博商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四五”时期淄博市商务领域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国内

市场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34.7

1650

8%左右

预期性

2.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

10.7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预期性

对外

贸易

3.货物进出口额(亿元)

887.7

1400

10%

预期性

4.服务进出口额(亿元)

68

110

10%

预期性

5.跨境电商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比重(%)

5

预期性

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占比(%)

32.3%

40

预期性

7.与RCEP成员国货物进出口占比(%)

25%

30

预期性

吸收

外资

8.实际使用外资(亿美元)

3.78

[30]

预期性

9.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

43.8

45左右

预期性

10.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

11.1

20左右

预期性

11.日韩资实际使用外资占比(%)

0.86

10

预期性

对外

投资

合作

12.对外实际投资(亿美元)

5.1

[20]

预期性

1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美元)

5.6

[30]

预期性

14.外派劳务人员(人)

117

[4000]

预期性

注:[ ]内数值为五年累计数,—表示未设定。

第三章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找准淄博商务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强化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第一节  服务畅通国内大循环

依托国内强大市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推动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推动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协调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发展绿色、健康、安全消费,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流通网络,壮大流通主体,创新流通方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改善供给质量,大力推进商产融合,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二节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充分发挥外贸外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策协同,完善长效机制。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平台,拓宽出口转内销渠道,支持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提高双向投资水平,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双向投资相互促进,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强化贸易和双向投资联动发展,稳定外资企业出口规模,扩大以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境外经贸合作区带动出口规模。

第三节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城市开放度和经济外向度,稳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开放有关部署,持续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做好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资本市场等领域相关业务开放工作,广泛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高水平申建各类开放平台,抢抓先行先试政策机遇,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对外开放,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国际化水平,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在全球集聚要素和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四章  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顺应国内消费升级新趋势,加快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第一节  提升传统消费

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发展方向,促进传统消费转型升级。以传统零售电商化和商业模式新零售化为导向,实施传统消费提档升级行动,鼓励支持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实施生活服务业数字赋能工程,推动传统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家政服务品牌。完善提振餐饮消费,实施美食推介工程,培育推出一批名店、名品、名师,打造一批特色餐饮品牌和美食街区,打响鲁菜美食名城。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活力时尚的夜间经济标杆街区和消费场景,培育“齐彩夜生活·淄博八点半”夜间经济文化品牌。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商业体系,改善县域消费环境,积极争创省级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县(区)。提升城市消费,把握城市消费理念变化,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促进城市消费提质升级。

第二节  培育新型消费

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发展商品消费新模式,鼓励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发展。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培育网络品牌、原创自主品牌,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品牌新供给。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布局建设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门店。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引导企业丰富线上服务供给,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加强智能服务终端建设,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支持开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探索推动建设各类免税店,发展免税经济。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发展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社区无人售货等新零售业态,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三节  升级消费平台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政策支持原则,“点线面”结合完善重点商业街区、社区生活网点布局,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平台体系,打造特色化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城市商圈错位发展,高质量改造提升步行街,推动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步行街,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步行街,认定一批市级步行街。实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工程,在居民步行15分钟可达范围内,配套建设便利店、农贸市场、早餐店、维修店、家政服务点以及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医疗、康养等便民业态,一站式满足居民生活和服务消费需求。建立健全促消费常态化机制,结合传统消费旺季和网络热购时段,分时分类搭建各类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平台常态化策划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

 

专栏1  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1.积极发展新零售。推动百货商场、大型综合类超市、便利店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引进互联网平台企业设立线下零售店。

2.培育扶持直播电商业态。支持周村区方达电商园桓台县润邦生态直播基地、高青县花沟特色产品直播平台、经开区齐播视频电商直播基地、文昌湖区山东兴趣直播电商商学院培训项目一批直播业态集聚区发展

3.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动。重点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张店区水晶街、博山区颜神美食古街、周村古商城步行街、桓台县永乐巷、熙街、临淄区鱼盐里商业步行街、大都会商业步行街重点步行街,创建一批省级步行街。

4.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市主城区重点打造齐悦国际、世纪花园、金石、颐丰花园、瑞景苑等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第四节  优化流通网络

建设更高水平流通网络,畅通商品服务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程,规划布局一批商品集散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和公共配送中心。巩固深化国家物流标准化和城乡高效配送试点成果,提升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完善城乡高效配送节点,加快构建高效畅通、协同共享、城乡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高起点布局冷链基础设施,培育壮大冷链产业集群,建设京津冀到长三角之间的绿色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统筹整合交通、商贸、供销、邮政、快递等资源,鼓励共享网点、统仓共配,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数商兴农”,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拓展农商互联“五联五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采用“基地直采”“便利店+生鲜店”等模式,扩大农产品购销规模。

第五节  壮大流通主体

增强商贸流通引领生产、促进消费、配置资源的能力,促进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流通主体格局。开展流通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引进培育一批国家级大型物流企业和专业化中小物流企业。开展流通领域全行业数字化改造,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智能化和跨界融合。引导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开展商品市场升级行动,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示范基地。加强老字号保护发展,支持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做精做强。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电子商务主体。

 

专栏2  现代流通体系改造提升工程

1.实施一批流通体系重点项目。抓好淄川区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沂源县鲁中商业博览城项目(二期)、沂源县新发地鲁中农产品智慧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临淄区淄博智慧城乡冷链仓储物流综合示范产业基地周村区京东海月龙宫绿色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产业链发展水平。

3.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推动周村区方达电商园(三桓台县润邦生态商城高青县华盛“智慧新零售”配送交易平台、沂源县电子商务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4.加大老字号保护发展力度。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山东品牌中华行、进博会、老字号博览会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老字号企业提质增效。积极挖掘优质底蕴企业,新培育一批老字号企业,力争老字号企业数量位列全省前列。

第六节  加强内贸风险防控

完善市场应急机制,按照统一协调、分级负责、快速响应原则,健全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体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制度,优化应急商品储备,扩充重点保供企业队伍,强化应急商务数据库和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设,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第五章  融入国家和省开放战略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全面对接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我市对外开放能级,以高水平开放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水平,精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对俄罗斯、印度、印尼、巴西、泰国、越南、尼日利亚等重点市场逐国建立服务平台牵头、骨干企业抱团的对接模式,稳步提升“一带一路”出口占比。依托欧亚班列,与乌里扬口岸经济特区互设海外仓,形成俄罗斯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提高“一带一路”投资合作质量,优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标志性海外工程项目。积极建设与当地和我市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第二节  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与沿黄各省市开展开放合作。提升淄博内陆港运营水平,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吸引沿黄各省市货物在我市出海。稳步发展淄博始发欧亚班列,加强与沿黄各省市合作力度,提高货物集聚能力,扩大辐射范围。依托我市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以及10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与沿黄各省市自贸区开展产业联动和项目对接。探索“双向飞地”“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推动与黄河流域各省市在“一带一路”沿线、RCEP区域等地区共建共用境外经贸合作区、物流园区和公共海外仓,共塑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

第三节  全面融入省内开放布局

全面对接省会经济圈,抢抓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大与济南等6市在商贸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等方面合作力度,突出淄博特色,加大宣传推介,吸引6市市民到我市旅游、消费。提升内陆港、欧亚班列等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开发区对接互动,共同促进省会经济圈开放水平提升。积极链接胶东经济圈,用好淄博内陆港、淄博-黄岛“五定班列”等资源,打通淄博“出海口”。积极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区建设,主动对接、高效承接“三区”溢出效应。依托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积极争创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力争率先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经验,助推我市产业发展。

第六章  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

    搭建参与国际合作的战略性、引领性开放平台,集聚开放型资源,发展开放型产业,培植开放型生态,引领带动全市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在全市拉起双轮驱动、四向联通、多点联动开放平台大框架

第一节  打造“双轮驱动”对外开放新引擎

高水平建好用好淄博综合保税区,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服务带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高标准建设淄博综合保税区。加快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售后服务五大中心,拓展保税加工、保税研发等新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打造资源链接高地、高端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双招双引”高地、营商环境高地。申建进口肉类、水果、粮食等指定监管场地,打造进口商品区域仓储转运分拨中心。大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企业和开放型项目,支持外贸企业申建自用型保税仓库。到2025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占全市比重达到10%以上,围网内及其辐射区产值超千亿元。

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加快保税物流中心迁址申建。推动保税仓储区、一般货物仓储区、出口加工配套区、恒温库区、冷藏库区、集装箱场站等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海关监管功能卡口、道路、绿化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围网外综合配套区、配套加工区、配套智造区3大功能区。依托区内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铝矿砂和精细化工等大宗产品进出口,规划建设外贸及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大对生产性外贸企业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公司引进,进一步做大外贸增量。

第二节  畅通“四向联通”国际贸易大通道

依托鲁中国际陆港、欧亚班列、淄博—黄岛“五定”班列、小清河淄博港等物流资源,打通东接青岛港、西接中亚欧洲、南接东南亚、北接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高水平建设鲁中国际陆港。整合淄博内陆港、欧亚班列、小清河淄博港、企业铁路专用线、“虚拟空港”等优质资源,强化与综合保税区优势叠加,着力建设“三枢纽、四组团、一中心”,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高端物流,打造集保税、海铁联运、海关监管场站、空港物流集疏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贸易陆港。力争“十四五”末,建成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陆港,国际班列开行数量达到1000 列,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万标准箱,干散货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年交易额突破 300 亿元。

高标准运营淄博内陆港。深化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力度,扩大连通区域,加快构建“一港多区”战略布局。常态化运营淄博—黄岛“五定班列”,加快推进“公转铁”,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畅通便捷出海通道。加快推动淄博内陆港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多式联运监管设施、集装箱场站、专用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物流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一站式报关、检验、集疏运、仓储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通达东西、链接南北、面向全国、联通全球的国际内陆港。

高质量发展欧亚班列。拓展欧亚班列进出口货源,在班列沿线国家建设一批海外仓。做好“淄博—乌里扬”点对点班列运行,加快与乌里扬口岸经济特区互设海外仓,形成俄罗斯商品集散中心,构建“以物流促贸易、以贸易促产业”的开放型生态。提高对周边地区货物集散和分拨能力,打造区域性进出口货物周转中心。

第三节  构筑“多点联动”产业开放主阵地

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释放开发区发展活力。加快园区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营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优化开发区考核评价体系,突出主责主业,强化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发展导向。协调推动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引导各开发区明确主导产业,配套制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开展专业化招商。支持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淄博经济开发区香港产业园、中新国际合作园、周村区中日产业园,打造高质量利用外资的主阵地。支持淄川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与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联合创建联动创新区。2025年,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比重达到65%以上,利用外资占比达到55%以上。

专栏3  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工程

1.综合保税区:聚力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即,聚焦电子信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开放型加工制造中心;充分用好保税研发的政策红利,全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能级研发设计中心;充分发挥“内陆港”与“综保区”叠加优势,全力打造保税物流分拨中心;集聚优质检验检测资源,全力打造保税检测维修中心。

2.鲁中国际陆港:紧紧抓住功能布局、物流枢纽、功能保障、通道畅通、组织保障“五大体系”建设,打造铁路集装箱场、远成公路港、农中站扩容、小清河铁路专用线、鲁中空港货运中心,将鲁中国际陆港聚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区域物流中心。

3.欧亚班列:稳步发展淄博始发欧亚班列,提高货物集聚能力,扩大辐射范围。探索欧亚班列+功能,支持我市外贸、商贸物流等骨干企业在班列沿线节点国家建设海外仓,拓展欧亚班列进出口货源。

4.国际合作园区:重点推动淄博经济开发区香港高端产业园项目周村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项目。


第七章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强化对外贸易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壮大发展新动能,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建设贸易强市。

第一节  优化贸易结构

推动贸易与产业互利双强。提升贸易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联动效应,组织实施一批新增出口产能的产业项目,以产业促进贸易发展、以贸易带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对标国际标准,加大产品研发、创意设计、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市场营销水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培育一批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高端产业基地、出口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我市产业和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提高出口质效。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打造高档色织布、PVC和丁腈一次性防护手套、日用玻璃制品、钛白粉、氟硅新材料、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6大外贸出口基地,积极争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施特色产业抱团出海行动计划,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市场共拓、生态共建、政策共用,打造10个优势突出、质量过硬、竞争力强的外贸特色产业品牌。加快培育外贸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资质认证、专利申请、品牌并购等,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健全国际营销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在重点国家和节点城市搭建营销展示、仓储物流、批发分拨和售后维修服务网络,发展售后云服务模式和远程诊断、维修。积极争创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

着力扩大进口。落实国家进口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及零部件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原油进口、铁矿砂、粮食等资源性产品进口,在综合保税区开展食糖、玉米等配额商品生产加工业务。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依托综合保税区打造进口消费品展销平台,扩大关系民生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康复产品、养老护理产品进口。探索发展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商业模式。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培育进口贸易“小巨人”企业。

第二节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持续跟踪美国对我国经贸政策的走向,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引导企业规避贸易风险,力保美国市场。发挥好淄博始发欧亚班列、海外仓等平台载体作用,巩固欧盟市场。深入研究RCEP贸易规则及关税政策,用足用好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开放市场准入、通关程序简化等互惠措施,深度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综合考虑经济规模、贸易潜力、国别风险等因素,优化提升7国重点市场。实施国际市场开拓创新工程,组织开展“境外百展+”行动,组织好广交会、华交会、尚品展等国内重要展会。利用云展会、网上展会、“一对一”洽谈会等模式加强与国外客商的联系,提升线上拓展市场成效。

 

专栏4  外贸创新发展工程

1.规划建设出口基地。“十四五”期间,在全市重点培育打造高档色织布、PVC和丁腈一次性防护手套、日用玻璃制品、钛白粉、氟硅新材料、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6大外贸出口基地。

2.实施行业抱团出海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日用玻璃、不锈钢制品、纺织品、医药、化工新材料等10行业开展抱团出海行动,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生态共建、政策共用,打造行业品牌。

3.加大进口力度。重点抓好新协航肉类进口、润迪铝业铝矿砂进口、日升燃料煤炭进口、综保区玉米进口等进口平台项目培育一批省级进口贸易“小巨人”企业

4.持续实施重点市场开拓行动融入省商务厅每年境外百展计划,制定我市年度市场开拓计划,加大对“一带一路”、RCEP等开拓力度。组织好广交会、华交会、尚品展等国内展会。

第三节  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实施外贸新业态提升发展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以综保区为跨境电商发展核心区域,积极引进国内外跨境电商龙头平台和企业入区发展,搭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具备国际水准的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在区内探索开展1210保税备货模式和9610直购进口模式,重点开展进口保健品、日用消费品保税展示销售。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710模式)和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模式)业务,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出口效率。力争到“十四五”末,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比达到5%以上。积极探索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抓住全省共享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机遇,力争在家具、建陶等领域实现突破。创新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报关、物流、退税、结算、信保、融资等综合业务服务。加快海外仓建设,搭建我市农产品、机电产品、轻工产品境外展销中心,打造稳定、畅通的自主营销渠道,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保税维修业务。

 

专栏5 外贸新业态提升突破工程

1.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引进一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引导市内企业开展97109810出口业务,力争到2025,跨境电商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到5%以上

2.积极布局海外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租赁、合作等方式建设海外仓,“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海外仓达到10个。

3.探索发展保税维修。依托综合保税区建设保税检测维修中心,打造医疗器械、进口大型再循环工程装备等检测中心维修再制造中心,力争到2025年,吸引10家以上高端检验检测机构入驻,维修再制造产值突破50亿元。

第四节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顺应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深耕重点优势领域,打造“淄博服务”品牌。稳固传统服务贸易,发挥我市在石油炼化、化工医药、机械制造、节能环保、运营维护等领域成熟技术优势,重点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技术转移与合作,带动服务、设备、标准和资本对外输出,扩大出口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做强新兴服务贸易,重点推动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信息咨询、数据分析、文化创意、运营维护等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以丽能电力为代表的KPO(知识流程外包)以卓创资讯、隆众信息为代表的ITO(信息技术外包)以世通物流为代表的BPO(业务流程外包)等业态做大做强。拓展博山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动扩大全市文化服务出口。培育技术贸易重点企业,引进技术贸易平台企业,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向技术服务型企业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服务能力。聚焦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等优质生活性服务进口。


专栏6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工程

1.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推动以丽能电力为代表的KPO(知识流程外包),以卓创资讯、隆众信息为代表的ITO(信息技术外包),以世通物流为代表的BPO(业务流程外包)等业态做大做强。

2.发展技术贸易发挥我市在能源、炼化、制药、机械等方面成熟技术优势,引导企业重点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技术转移与合作,带动设备、服务、标准和资本对外输出。同时,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精密制造、能源、化工、制药等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3.做大做强文化出口。拓展博山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带动全市陶硫文化、聊斋文化、丝绸文化等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全市文化服务出口规模。

第五节  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控

做好中长期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准备,定期开展国际贸易风险防控培训,提升企业运用贸易救济规则能力和水平,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贸易投资合规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跟踪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加强外经贸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市内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监测,摸清关键风险点,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供应链备选清单,促进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健全产业安全预警机制,指导企业做好相关产品的合理库存。 

第八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资招引综合竞争优势,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更好发挥外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落实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政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及时跟进落实国家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的新政策,抢抓新开放领域利用外资机遇,深化多领域对外合作。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和扩大国内服务供给。抓住RCEP协议签署带来的重大机遇,鼓励外资企业投资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医养结合等新兴服务业领域。

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发挥外资企业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聚焦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强产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吸引外资参与,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生态效益好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深化与世界 500 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在重点产业和领域的战略合作,鼓励在淄博投资建设高端生产制造基地,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第二节  加大投资促进力度

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实施产业链招商促进工程,围绕省“十强”产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市“四强”产业招商,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产业铸链、强链、补链为重点,积极引进产业链核心关键企业。完善重点产业链全球精准合作企业目录,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招引资源库和目标企业库。瞄准跨国公司、“头部”企业,对照产业关键核心环节、“卡脖子”环节,实施“一对一”精准招商。大力推行一个科创产业、一个园区承载、一组产业基金、一支专业市场化团队、一套个性化政策、一个产业展示中心“六个一”平台专业化精准招商,加快培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上下游协作联动、产业链配套延伸的产业集群方阵。

深化与世界 500 强合作。对世界 500 强企业开展摸底研究,深入分析投资领域、投资动向以及在国内布局情况,深度挖掘在淄博投资潜力,定期推出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精准有效招引投资。全面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驻华企业总部对接,深入挖掘在产品配套、市场供给、技术支持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合作线索,主动上门对接,深化战略合作。积极发展外资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全球区域管理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淄博。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外资项目20个。

第三节  搭建高层次境外招商平台

加强高端外资招引平台建设。高水平举办好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持续推动洽谈会提高层次、拓展领域、扩大影响、增强实效,打造全省与香港经贸合作的主场平台。创新办好齐商大会,大力弘扬齐文化“文明、开放、和谐、包容”的精神内涵,发挥广大齐商作用,更好宣传淄博投资环境、持政策和创业氛围,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引资新机制新平台。在上海进博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对接引进优质投资者和优质项目。用好儒商大会、香港山东周、“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选择山东”云平台等省级招商平台,宣传推介我市产业基础、投资环境和“双招双引”政策。

大力拓展平台代理招商。加强与重点国家(地区)知名商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机构和驻华经贸代表机构合作,提升招商专业化、市场化水平。面向重点招商国家和地区,积极聘请境外招商代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用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等市级招商代理平台,完善优化与项目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导各区县、开发区聘请境外专业招商代理。

 

 

专栏7  重点外资招引平台提升工程

1.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持续深化投资、金融、贸易、科技与人才等方面对港交流合作,推动会议不断提高层次、拓展领域、扩大影响、增强实效,打造全省与香港经贸合作的主场平台。

2.齐商大会大力弘扬齐文化“文明、开放、和谐、包容”的精神内涵,发挥广大齐商作用,更好宣传淄博投资环境、扶持政策和创业氛围,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引资新机制新平台。

3.加大境外代理招商力度。市级层面,用好意大利、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境外招商代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择优选聘新的境外招商代理。推动各区县、开发区“十四五”期间在境外招商代理方面实现突破。

第四节  优化外资来源结构

按照“立足香港、突破日韩、深耕欧美”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完善重点国家(地区)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推动外资来源多元化。依托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完善鲁港合作机制,深化与香港在“一带一路”金融、运输、物流、创新及科技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吸引香港贸易、金融、航运、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在淄博设立区域型总部。加大日韩资引进力度,服务推进现有日韩资项目,鼓励企业在淄增资扩股。发挥我市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加强与日韩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协同配套,大力引进优质日韩资项目。大力挖掘欧美跨国公司投资潜力,扩大欧美 500 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养健康等重点行业的投资。

第九章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创新境外投资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促进国内外产业协同,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平稳有序发展,推动我市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

第一节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通过高质量走出去带动高水平引进来,提升优质能源资源和核心技术全球配置能力,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和布局,加强与亚洲、欧洲国家在传统产业和新兴领域合作。完善境外生产服务网络,加快金融、咨询、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发展。鼓励多元化投资方式,以实物投资、股权转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小比例投资、初创企业投资、设立联合基金、研发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外投资。

第二节  促进境外合作区提质增效

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强化提升合作区战略支点作用。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引导和鼓励具有一定实力和能力的企业,结合我市产业结构实际,以境外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科技研发型三类园区为主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搭建境外经贸合作平台,实现企业境外集聚发展。推动现有境外园区有序发展,支持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引进高端医疗器械、现代农业技术、高端物流等项目,力争2025年入园企业达到30家,争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印尼加里曼丹工业产业园建设完成烧碱项目、氧氯丙烷项目、甘油精制项目等主产业项目,力争2025年入园企业达到10家。

专栏8  境外经贸合作区提升工程

1.齐鲁(柬埔寨)经济特区支持合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高端医疗器械、现代农业加工、高端物流等项目,打造柬埔寨首家环保综合产业园。

2.印尼加里曼丹工业产业园。加快推动各类标准化工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布局建设烧碱项目、氧氯丙烷项目等,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我市石油化工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经贸合作平台。

第三节  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实施本土跨国公司培育行动计划,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围绕市场、资源、技术、品牌等要素,以参股、控股或全资收购等方式开展跨国并购,提升产业链集成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加快培育、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力争“十四五”期间培育10家以上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支持跨国并购企业服务国内大循环,将获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融入国内,实现内外协同、产业带动、资本技术回归,推动建设一批境外回归产业园。引导企业通过自创、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国际品牌和营销渠道,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专栏9  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工程

1.提升跨国并购融合能力。鼓励我市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国外知名品牌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网络等优质资源,获取国际先进的技术、产能、人才和经验,提升我市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2.支持走出去带动回归发展。支持企业围绕完善产业链和融入双循环,境外并购回归建设地区和产业园,带动我市产业发展。

 

第四节  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我市工程类企业在石油化工、房屋建筑、机电安装、电力运营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中东、中亚、西亚、北非、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通过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对外输出劳务,带动装备、建材、技术、标准和服务5大生产要素输出。重点发挥非工程类企业的输出作用优势,通过并购、产能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带动更多机械设备、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输出。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调研调度,认真抓好增长点的挖掘和培育工作,通过“借船出海”与央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接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推动我市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专栏10 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工程

1.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发挥我市建筑企业在房屋建筑、石油化工、电力运营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海外工程项目。

第五节  促进对外劳务合作稳步发展 

拓展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依托 RCEP 探索与其他劳务输出国中介机构合作,加大重点成员国市场开发力度。优化对外劳务合作结构,稳定建筑、运营维护等传统优势,积极拓展对外劳务新领域。健全劳务人员权益保障体系,严格履行外派人员合同备案手续,规范外派劳务合同管理,引导企业严格劳务人员管理,在劳务招选、出国培训、收费标准、合约关系等方面规范经营行为。

第六节  防范对外投资合作风险

加强对企业“走出去”重点国别、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的追踪研究。用好省级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制度,优化“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境外纠纷法律援助。持续开展“走出去”风险防控与法律实务培训,指导企业加强跨国合规经营,重视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社会责任等可持续发展要素,加强对投资目的国国情和营商环境的综合研判,提高对外投资本地化水平。 

第十章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商务营商环境优化工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力打响营商环境和安商服务的“淄博效率”“淄博速度”“淄博服务”品牌。

第一节  深化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

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深化“先照后证”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采取“首次不罚、首次轻罚”的管理制度。深化跨境贸易“放管服”改革,推进通关流程、口岸服务、外汇收支、出口退税等流程再造,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推动监管环节电子化、节约化,探索“云监管”“云服务”。推行“跨境不见面办理”模式。

第二节  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细化深化外商投资服务大使制度和“首席服务官”制度。完善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对重大外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制度。重大涉企政策调整,主动征求外资企业意见,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同步发布相关外文版。畅通与跨国公司沟通交流渠道,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度。完善重点外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机制,畅通企业反映困难问题的渠道。推动保障外资企业平等享受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和权益保护力度,坚定外商在淄博投资的信心。

第三节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深化海关通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跨境结算、贸易融资、关税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单一窗口”办理,实现“关港贸税金”全链条运作。进一步简化通关作业流程,大幅削减进出口环节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通关整体效能。简化出口退税流程,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拓展“淄博市稳外贸稳外资平台”服务功能,扩大企业覆盖面,体系化、机制化、精准化为企业纾困解难。

第四节  扎实推进商务法治建设

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构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匹配、与开放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商务法规体系。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方向,规范商务行政执法,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商务执法监管体系。强化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互联网+家政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行业信用体系。认真抓好商贸流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完善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推动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地落实,全面完成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商务领域有效落实,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全面加强商务领域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模范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治理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干事创业、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强化人才保障

加强商务系统干部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定期组织赴国内外一流高校参加业务进修,培养打造一支熟悉国际经贸规则、国际谈判语言、国家开放战略和政策,具备开放意识和思维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激发本土企业家开放意识和热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第三节  健全实施机制 

健全商务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完善与各部门的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形成规划实施合力,保障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顺利实施。健全规划监督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对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重点工程实行定期督查和责任考核。在本规划执行期间,如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可对本规划预期目标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