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报(“以评促转”工作专刊)第21期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3-540627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1-21 发布机构: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报(“以评促转”工作专刊)第21期

发布日期:2023-11-21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发展改革委简报

(“以评促转”工作专刊)

 

按:为巩固扩大营商环境“以评促转”工作成效促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淄博市2023年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行动方案》。各区县、各部门狠抓推动落实,探索出了一批全国、全省前列的改革创新举现将各区县、各部门有关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刊发。本期推出《我市找准四个“切入点” 推动“四链”融合高效协同衔接》《我市深化系统集成 强化数据赋能 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

 

我市找准四个“切入点”

推动“四链”融合高效协同衔接

 

我市以“解链顾问、揭榜挂帅、选派专员、校城融合”为切入点,创新推进“四链”融合高效协同衔接,加速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优化调整、科研项目布局等工作响应机制,助推淄博“四强”产业和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开展氟硅材料、聚氨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四链融合”推进工作,发布31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技术攻坚21项。

一、组建“产业解链顾问团”,把产业打开分析,开展系统解链、靶向问诊

一是瞄准行业权威沿链建团。结合“淄博人才集聚节点建设”确定的氟硅材料、聚氨酯等核心产业链,分产业聘请国内顶尖人才、行业领军人才、投融资专家、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项目顾问等5类人才组建“产业解链顾问团”,每个顾问团专家配备不少于8人,确定解链调研、资源匹配、发展谋划等三大核心任务,从不同维度为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

二是由点及链开展系统把脉。对全市17家氟硅材料企业逐一调研,从产业、企业、项目、技术、人才等5个层面理清解链思路、研究解链内容,制定“一链一方案”。解链过程中突出关键人和重点环节,与企业主要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人才部门负责人等人员逐一座谈研讨,通过对企业“剥洋葱”式把脉论证,形成整个产业的宏观情况分析。

三是精准链接匹配优质资源。顾问团论证形成技术需求、人才需求、项目需求等“三张需求清单”,以全球视野匹配技术、项目、人才等要素资源。重点策划开展“四链”融合专项—氟硅材料产业人才成果对接会活动,集中发布氟硅产业链“需求清单”、人才成果“供给清单”、产业链图谱以及《淄博市氟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淄博市有机硅产业发展报告》、《氟硅材料产业成果项目汇编》等解链成果,集中发布31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7项科技成果与东岳集团、南大光电(淄博)等企业达成合作,正在加速转化落地。

二、创新“揭榜挂帅”2.0升级版,把高校、人才供给侧与产业、创新需求侧双向贯通

一是两侧发力双向寻榜。将揭榜挂帅项目划分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两类,实行双线推进。在需求侧,按链遴选产业共性或企业个性技术难题、重大需求,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在供给侧,广泛征集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淄博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目前,与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成立“名校成果齐汇联盟”,组织“揭榜挂帅名校直通车”,线下开进5城14校,征集待转化技术成果59项。

二是专业力量写榜发榜。组建“揭榜挂帅”工作组,采取“政府背书+专家论证”模式为企业“代言”,指导企业论证形成专业榜单,避免项目空洞或产生纠纷。坚持一榜多发,在区域性知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合作高校、海外工作站等多平台广泛发榜,立足全球视野招才引智。山东华成集团吸引了“长江学者”李德才、“巴渝学者”魏静团队联合揭榜。鲁维制药发布的揭榜难题,由3家高校“组阁”揭榜,并获省重点研发计划1000万元支持。

三是政策激励评榜奖榜。淄博市对发榜额5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最高揭榜金额3%的后补助资金,领衔人才纳入市级人才工程支持,并根据揭榜项目推进情况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人才贷”支持,提供“人才险”保障。2022年以来,88所高校专家团队、101家企业参与“揭榜挂帅”。

三、选派“引才专员”和“科技专员”,把高校优质资源快速直连地方

一是“引才专员”精准链才。综合绘制来淄就业青年人才高校分布图谱,首批面向15所重点高校派驻“引才专员”,当好淄博城市“宣讲员”、企业岗位“推介员”、招聘活动“引导员”和高校师生“服务员”,常态化组织直抵院系的产业链招引活动。“引才专员”工作3个月来,共开展淄博城市推介和政策宣讲58次,举办淄博籍学子交流会16场,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新引进大学生19666人,同比增长11.8%。

二是“科技专员”靶向对接。聚焦全市产业需求,首批选派12名“科技专员”到对口高校,深入科技转化部门,将与淄博产业关联的碎片化技术成果集中汇总梳理,及时与淄博嫁接合作。“科技专员”工作3个月来,累计梳理高校技术成果3000余项,助力淄博30余家企业链接高校专家122人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0余项。

四、深化校城融合发展,把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制度设计、捆绑集成

一是推动学科优化调整。聚焦淄博“四强”产业需求,推动驻淄高校新增和调整专业123个,选取40个作为品牌建设专业,市财政给予每个专业最高400万元支持。组建驻淄高校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职业教育集团19个,与市内5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联合开设46个高技能人才订单班,2022年驻淄高校留淄人数达9931人,同比增长4.7%,留淄人数实现逐年提升。

二是支持校城人才共用。创新“学校派人才、企业给岗位、政府奖政策、人才出成果”联合用才模式,在全省率先探索“一人双岗”模式,从市内外69个高校院所选聘683人次高层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遴选200余名企业高管担任高校“产业教授”。支持校地联合引进新加坡科研局首席科学家郑宏宇等顶尖人才,共同引育青年博士691人。

三是加速校城成果共享。集成淄博优势产业和高校特色学科平台,积极打造校地战略规划咨询、应用研究孵化、人才培养引进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已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10个前沿性研究平台、19个特色学院,累计孵化高成长企业143家,联合实施科技人才项目计划345个,获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励68项。

 

市委组织部供稿

 

我市深化系统集成 强化数据赋能

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

 

近年来,我市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为导向,立足高需求、高频事、高效能,强化数据赋能,深化系统集成,推动部门协同,把多个审批事项通过流程系统重组形成主题式政务服务套餐,让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截至目前,全市打造企业开办、准营以及新生儿出生、入学等107个“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并全部实行办理结果免费邮寄服务,累计实现办件达230万余件,办理环节平均压缩96%以上、申请材料平均精简6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75%以上,全力推动市场主体发展提质、政务服务提效、项目审批提速。

一、深化系统集成服务,统筹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攻坚

(一)强化高点谋划,部门协同推进。制定《淄博市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双全双百”场景集成服务的通知》《淄博市打造民生领域“一件事”标杆场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方案》等文件,构建“1+3+N”审批服务机制(即1个“一件事”牵头部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局3方统筹推进,多个业务协同部门密切配合),对标全国最高标准和最优路径,根据各“一件事”业务实际分类实施,部门协同联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攻坚突破。

(二)强化系统联通,推进数据共享。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上争取联通省级相关业务系统,横向打通市级自建系统,建立联动对接机制,通过打通50余个部门自建系统,破除政务服务系统壁垒,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系统支撑。同时,依托电子证照应用体系,调用身份证、社保卡等327类电子证照,实现企业群众申报表单自动填写、材料减免提交、数据自动校验,让企业群众实现“极简办、一次办”。

(三)强化服务赋能,提升办事体验。强化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免证办事”“办事提醒”“智能办理”“批量办理”等服务场景不断推广应用,持续提升企业群众智能办事体验。规范提升“一件事”专窗服务质效,完善帮办代办体系,推动集成服务向基层延伸,在更多医院、银行、园区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一件事”服务窗口,实现“一件事”集成服务“全域办、就近办”。

二、围绕三个“全生命周期”,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聚焦群众所需,打造民生领域“一件事”标杆场景。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的重点环节和高频事项,选取出生、入学、就业、退休、身后等13个“一件事”改革事项,从需求侧场景应用出发,以使用者感受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拓展“网上办”“掌上办”服务路径,加强推广应用,打造标杆应用场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实现“掌上办”,申请人只需通过刷脸实名认证,填写一张表单信息即可办理,申报材料精简80%、时限压缩90%。开发幼儿入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报名等“一件事”上线“爱山东”APP和“爱山东”政务服务网,入园、学生报名全面实现“掌上办、网上办、零材料、一次办、零跑腿”。

(二)聚焦企业所需,全面提升涉企服务“一件事”服务。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推出77个惠企服务“一件事”,推动企业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向“快办好办”纵深发展,降低企业办事成本。针对市场主体发展实际,创新实施“个转企一件事”改革,将“个转企”申请办理的证照注销及新办、涉税事项、公章刻制、职工参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8项变更手续集成为一件事,实现市场主体个转企办理一次申请”“一套材料。同时,会同税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做好转前、转中、转后服务保障,实施税收减免、降低费用负担、加强金融扶持,合力激发个体工商户转企的内在动力。改革后,办事环节精简75%,申请材料精简81%,切实促进个体工商户无障碍转型。

(三)聚焦项目所需,创新推行项目建设“一件事”改革。围绕项目建设竣工全链条,深化集成服务改革,通过提前介入招商环节、服务准入准营环节,集成拿地、开工、市政工程、水电气暖信报装、联合验收、证照、金融信贷等7个“一件事”集成服务,为用地项目提供从招商引资到项目策划、从公司注册到开工建设、从竣工验收到准入准营的沿链式“一件事”集成服务,实现“用地前”并联审批提速80%以上,“用地中”审批环节合并50%以上,“用地后”100%部门联动,推动项目审批全流程提速。推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一证化”改革,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等6个事项合并为“建设工程施工类综合许可证”,助力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

三、注重效果导向,持续提升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体验感、获得感

(一)服务办事群众更有温度。民生领域“一件事”标杆场景,让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提升政务服务温度。同时依托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对所有“一件事”办理结果物全面推行免费邮寄,实现“一件事”免费邮、零费用。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例,需要分别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社保卡、新生儿户口簿3类证件,印制“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专属信封,实行3类证件全部免费邮寄,年可节省群众办事邮寄费用约150余万元。

(二)服务市场主体效率更快。涉企服务77个“一件事”构建起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送达、一次办好”的极简办、集成办服务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群众办事的制度成本。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55931户,同比增长3.46%,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0435户,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三)服务项目建设效益更优。对项目建设立项、开工、竣工等全周期流程优化,明确8个串联审批流程时间节点,实现无缝衔接;对施工许可、联合验收等6个涉及多部门并联办理的流程,确定主线辅线,确保并联推进。对评估评审、方案设计、图审、验线等第三方服务,依托项目主流程,统筹规划、提前准备、同步启动,优化进度节点,实现跨阶段流程优化、全周期集成服务质效提升。实现企业项目建设一次申请、资料同步共享、现场联合勘查、事项同步审批,项目全周期材料精简合并30%以上,70%以上事项实现即时审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