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报(“以评促转”工作专刊)第22期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3-540761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1-28 发布机构: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报(“以评促转”工作专刊)第22期

发布日期:2023-11-28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发展改革委简报

(“以评促转”工作专刊)

 

按:为巩固扩大营商环境“以评促转”工作成效促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淄博市2023年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行动方案》。各区县、各部门狠抓推动落实,探索出了一批全国、全省前列的改革创新举现将各区县、各部门有关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刊发。本期推出《我市政府采购构建助企“最少、最快、最优”新模式》《紧抓双碳机遇 精准补链助企 税企双向发力共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政府采购构建助企

“最少、最快、最优”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立足“最少、最快、最优”,加快“互联网+政府采购”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制度+流程”优化再造,强化“靠前服务+跟踪监管”配套结合,打出便企、利企、惠企政策“组合拳”,全力营造公平公开、公开透明、诚信规范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主动性稳步增强,我市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卓越奖”,2022年入选“全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

一是降低交易成本、助企“轻装采购”。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导向,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不断降低交易时间成本、信息成本,为供应商减负增效。大力推广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电子化交易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评审专家“刷脸+云签”模式,实现“不见面”开标和“零跑腿”采购。2023年以来,全市开展“云签”项目1000多个,完成电子化支付合同金额3.61亿元。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不收取投标保证金,鼓励采购人对其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缴纳比例,实现以信用管理代替资金质押。2023年以来,全市减少市场主体占用资金1亿多元。依托山东省“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保函服务平台”,全面推行“财政+银行+担保+信用”模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申请、授信审批、政策性担保全程网办。2023年以来,为57家供应商130个项目放款2.18亿元。

二是突出扶持重点、助企“专享采购”。树牢扶持中小微企业导向,合理设置供应商资格条件,实行预留份额和评审优惠“双提高”,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稳步快跑”。在全省率先推行“承诺信用制”,以信用承诺函代替社保、纳税、财务报告等证明材料,有效降低参与门槛。2023年以来,减少各类证明材料3万余份,受益中小微企业4000多家。对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政府采购项目,给予中小企业预留项目预算的60%以上份额,全力支持保障中小企业发展。2023年以来,全市实际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比达到91.94%。对小微企业参与的货物服务项目给予10%-20%的价格扣除优惠;对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提高至4%-6%。2023年以来全市各类受益企业达到4000余家。

三是优化工作流程、助企“高效采购”。简化政府采购流程,完善采购功能板块,探索远程异地评审,创新框架协议采购,提升采购工作质效。在全省率先开通网上商城淄博分站,提供3大类、1046项商品服务,实现政府采购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开通3年来,累计完成政府采购订单47446个、交易额5.21亿元。在推行市域内分散评审的基础上,以物业、家具、服装、体育器材等项目为试点,与东营等地市通过异地专家库互联、异地评审现场分设等方式,开展远程异地在线联动评审,实现评审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2023年以来,实施远程异地评审项目50个、市域内分散评审项目243个。

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助企“无忧采购”。持续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规范度,畅通供应商质疑投诉渠道,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以公正监管促公平竞争。依托中国山东政府采购网、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和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推行采购预算、需求、结果等全流程“十公开”,实现采购信息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2023年以来,公开项目1000余个。持续完善供应商权益维护线上投诉平台,引导供应商在线投诉,强化救济保障措施落地落实,打造“企业不跑腿、数据多跑路”的维权新模式。2023年以来,全市处理投诉、举报及部门移交事项43起,平均办理时间11个工作日,办理效率比去年提升45%。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执业公示制度,按月公开社会代理机构工作开展情况,涵盖包括机构基本情况、项目业绩及执行情况、分领域业绩情况等19项企业信息。2023年以来,对206家代理机构进行了执业公示。

 

市财政局供稿

 

紧抓双碳机遇 精准补链助企

税企双向发力共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市税务局以“六省六市”签订跨地区税务合作框架协议为抓手,锚定打造新能源制造业强市战略目标,创新开展“助企补链强链”行动,靶向发力为新能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一、协同协力抓规划,绘好全市产业发展“一张图”

(一)强化顶层设计,蹚出新能源产业党建引领新路径。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新能源产业改革创新全过程,实施服务新能源产业链党建专员制度,联动开展“绿色能源产业链”党建共建活动,实现税企党建“益企同行”的常态化“双向互联”最大程度发挥党建引领效应。

)强化助企提质,谋出新能源产业体系支持新思路。以开展“便民春风行动”为契机,推出5112条便民办税缴费服务措施,前瞻布局把深入开展“补链助企”专项行动作为“一号工程”紧抓不放,全力以赴帮助新能源企业精准补链强链。

)强化精诚共治,聚出新能源产业链条建设新合力。联合包头市、铜陵市、镇江市、宁德市和乐山市五省市税务局签订《六省六市助力企业打通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复工复产跨地区税务合作框架协议书》,探索优化助力新能源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与发改、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达成数据共享战略合作,打造税收大数据交换支撑、信息互通互享、部门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加强税收大数据增值利用

二、尽心尽力抓落实,拓好多链并举施策“一条线”

(一)政策建链融链,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度”依托我市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一揽子”政策,构建“扶强”与“扶优”并重的税费支持政策体系,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能源制造业龙头项目给予扶持。

二)数据畅链延链,点燃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引擎”。针对新能源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在全市建立一体化的“识别-过滤-分析-反馈-调整-跟踪”的流程,充分发挥“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高效过滤大量规则外信息,智能匹配企业省内外上下游潜在客户。

(三)服务补链强链,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强动能”把推动新能源企业发展与服务企业进万家、“一户式”服务管理等常态化问计问需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推行“一企一策一团队”三位一体的税务管家服务方式,精准帮扶企业找货源、开销路。

三、聚心聚力抓成效,织好产业挖潜提能“一张网”

(一)优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为“实力强”鼓足产业底气。密切关注重点招商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与财政、经发、科工信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为新能源企业在项目申报、政策减免、财务规范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富”聚足内生动力。全力推动实施纳税信用贷款,与银行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使更多新能源企业在“因税获贷”的金融服务模式中真正受益。为“生态优”注入绿色含量。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落细绿色税制,为全市新能源企业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我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得到市委常委重要批示。

(二)保障安全稳定提能扩面。前端抓风险预警夯基。强化“以数治税”,以税收大数据为支撑,创新运用“三表四系统”全税种分析测算法,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对苗头性、系统性问题及时预警中端抓风险应对增效。创新“云函询”风险应对模式,建立免打扰机制,按照“无风险不打扰”的原则,依托纳税信用等级、税收风险防控提醒系统,帮助95%的以上的新能源企业解决涉税风险疑点。末端抓风险分析避险。对6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企业进行纳税遵从度识别,建立1个免检企业目录库,深入剖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形成分析报告,全力帮助13家企业减少涉税风险。

(三)助推价值转化提速进位。升级涉企税服“客户体验”。树牢用户思维,主动靠前服务,推动税费服务中心入驻齐鲁储能谷,为辖区零碳智慧产业园、固态锂电池产业园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常态化税务政策咨询、税务帮办服务,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完善助企便企“高速路网”。坚定不移推动税务助企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开通涉企服务“绿色通道”,大力推动惠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健全招才引智“全维体系”。坚持从事关新能源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人才延揽和培养,综合运用对入园高层人才和项目提供财税服务、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招引人才所支付的奖励和报酬等手段帮助企业感召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税务政策支撑,真正变制造为“智”造。

 

市税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