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媒体解读|《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列解读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722N/2023-None 文号: 无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3-17 发布机构: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媒体解读|《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列解读

发布日期:2023-03-17
  • 字号:
  • |
  • 打印
联系人:刘青
联系电话:3187376

《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后,淄博日报刊发系列解读,解读如下:

 

创新驱动绿色淄博乘势而上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①
这几天,鲁华同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进行5万吨/年PDCPD材料产线建设,正式投产后,这里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PDCPD生产企业。这一材料性能全面优于传统工程塑料ABS,其“轻质高强”的特性,为我国飞机、高铁、储能等高端装备产业轻量化与差异化发展急需。
这是一项“卡脖子”技术突破,在当下我市各类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中,这样的可喜成果正如雨后春笋渐次涌现。
强大的创新力从何而来?
“鲁华同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淄博鲁华泓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企业将研究院落户山东理工大学,企业负责人任院长,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鸣任首席科学家。”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把研究院建在高校,依托高校人才优势,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精准科研,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也让高校的研究成果更贴近市场,实现高效落地转化。PDCPD材料是研究院首个实现产业化的项目。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在原材料、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拓展产业发展新赛道;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引育并举,深入推进“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实施“科技副总”产业创新赋能行动,推动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3月14日,《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其中,深化创新驱动,高标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被放在首要位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高能级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持驻淄高校高水平发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是其中要义。
可以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
“创新的两股力量来自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山东理工大学在淄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整个行动中,要当好‘助推器’。”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发展处处长李涛第一时间学习了《行动计划》,他认为,无论是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还是建设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都是要更好地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和专家教授资源的外溢,助推这座城市创新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市持续发力营造生态,引导企业更好地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使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石锡峰对此深有感触。他以研究院正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开展的合作为例,新华医疗的感控设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有极大的占有量,然而,这一设备的核心控制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依赖外购。“企业有自主研发的意愿,却因体制机制和各种因素的困扰,无法打通转化的有效路径。”石锡峰说,2022年底双方展开合作,经过中试、量产,目前已准备进行大规模国产替代。
绿色,正成为淄博乘势而上的鲜亮底色。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必将成为绿色低碳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淄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②

 这是一次真刀真枪的亮剑行动,绝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空喊口号。日前,《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淄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急迫和决心跃然纸上。
先来看看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市纵深推进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区县协同发展强市、质量强市、数字强市,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更具影响力的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这五个“强市”,是对淄博产业的明确定位,更是淄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奋斗方向。
方向明,还要路径清。要谋划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这一点上,可以从我市已布局的产业集群来一探究竟。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淄博高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了医疗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创新港、圣海奥斯健康产业基地,拥有了新华医疗、新华制药、圣海保健品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从科技研发创新到项目产业化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保健品等领域国内领先,医药工业经济规模全省第一,被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我市今年一共安排了510个市重大项目,一个好项目就可以带动形成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能集聚形成一个产业园,进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集聚,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空间深度融合、业态良性互动、要素畅通循环。
强劲的大动脉,已经跳动起来了。
再把目光放到传统产业上,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那么,传统产业如何焕新?从《行动计划》可以看到,落在一个“改”字上。这不是随随便便的改,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进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全面提升产业内涵发展水平,到2025年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改造升级。
我市众多传统企业对技改是非常有发言权的。拿泰展机电来说,该企业从2019年开始技改,到今年已经完成了4轮大型技改工作。从装备升级到建设智能车间,从打造数字化管理到构建智慧工厂,泰展机电可以说从里到外焕然一新。车间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达到9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60%以上,节约人工等成本60%,产品质量PPM达到100(每百万件不高于100件废品率),年产能提升100万套。
技改能改出一片新天地,更能发现新机遇。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李继凯认为,传统产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会催生一批低碳技术、低碳装备、低碳服务等新兴产业,在推动资源节约、生产集约、要素高效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资源高效高值利用水平,又可集中起闲置、废弃与低效的资源能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新兴产业也不甘落后。数字经济产业在淄博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放眼淄博,以清华大学MEMS研究院为技术支撑,强化微系统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产业中试及产业化平台布局,依托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吸引了一批芯片研发制造企业落地,打造IC芯片封测制造基地。比如,新恒汇是全球唯一的集载带生产与模块封装为一体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是全国首家智能卡封装载带生产企业,IC卡封测销量居全国首位。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集中培育集成电路及元件、MEMS及物联网等数字产业集群。这将使淄博有望打造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有机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淄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李继凯说。
不论什么产业,支撑淄博崛起的核心都是企业。为此,聚焦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行动计划》提出了打造一流企业方阵。“加强企业成长梯次培育,实施企业跨越发展和旗舰、雏鹰、新物种企业等培育计划,加快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越、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方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魏新军表示。
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来说,淄博有强力的产业基础,丰沛的政策红利,只要只争朝夕,便会未来可期。

生态淄博,几多期许与实干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③
春节过后,山东容和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秋平和他的技术团队,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穿梭于省内外多个企业。“我们所做的,正是三年行动计划所要求的。”在去外地洽谈业务的路上,电话里的王秋平快人快语!
作为我市新晋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利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循环水处理理论,研发出高能水处理技术,无需加入化学药物,即可消除工业企业循环水系统管路结垢锈蚀、生菌长藻等顽疾,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被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等多家企业采用。
绿色无疑是最美的“底色”;低碳,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标配”。近日印发的《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如同一声春雷,让我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淄博”,增添了几多期许,也激发了实干的力量。
“三年行动计划是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以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为目标定位,付出新努力,干出新成效。”新近履职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赵学信心满满。
生态好不好,看看蓝繁天。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成效。2021年,我市生态质量指数位列全省第四。2022年,全市优良天数为236天,达到了64%。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则要达到65%以上。
水是绿色发展的一面镜子。近年来,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做好“治保用”三篇文章,聚焦体系优化、指标改善、工程建设,高效高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据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陈景旺介绍,2022年,全市7个国控河流断面、19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创历史最好成绩。2021年、2022年,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分列全省第一位、第二位,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生态攻坚,永远在路上。今后三年,我市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实现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两个清零”。到2025年,水环境质量改善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全面消除Ⅴ类水体,省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提高,小清河、孝妇河等重点河流水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白杨河发电厂立足“发展清洁能源 赋能美好生活”的定位,形成了风、光、火、热、储多轮驱动新格局。“作为一家电力企业,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将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该厂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新斌说。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近年来,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走绿色低碳之路,先后投资上亿元,实施粉尘超低排放改造、光伏发电等重大技改项目,节能减排降碳效果明显。“三年行动计划为我们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山东东华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全说,今后将认真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立足“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企业绿色化”目标,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煤炭替代、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求突破,助力我市“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早日实现。
三年计划,三年实干;生态淄博,未来可期!

 

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量质双升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④

 

3月11日,由市文旅集团组织的“身临齐境 畅游淄博”万人主题旅游活动启动。大连山海集团计划年内分批次往淄博发送游客3至5万人。首发团启动后,持续11天每天发送游客300至350人。
3月18日,又一批来自济南等地的大学生群体来到淄博品尝淄博烧烤。如今,“淄博烧烤热”仍在升温,消费群体已由大学生向各地的游客扩散,并使文旅、美食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今年首季,淄博消费市场复苏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有偶然因素的“燃点”,更有“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又为未来三年淄博如何扩大内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规划了清晰的路径。
《行动计划》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落实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完善综合交通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智慧交通。《行动计划》在宏观视野上既号准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在微观视角上也找准了量质双升的路子。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扩大内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1月31日,市商务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惠享淄博餐饮消费惠民活动实施方案》,联合建设银行淄博分行在一季度开展惠享淄博餐饮消费惠民活动,在餐饮领域发放1000万元惠民消费券。3月初,市商务局结合《淄博消费提振年促进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决定于4月11日发放汽车消费券3049张,共计1000万元。3月14日,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又发布了全市提振消费信心“十大实事”。
目前,我市已在家电、汽车、批零住餐等多个领域发放1亿余元消费券,带动消费70亿余元。通过政策拉动、丰富消费业态,打造多元化、个性化消费场景,有效引领了消费预期。今年,我市将继续完善“政府+市场化”促消费机制,年内举办15场以上“淄博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继续发放各类消费券。在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方面,年内实现新建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5个,新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多年的实践证明,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扩大内需要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通过需求引领供给,努力提高供给质量。今天的投资就是未来的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就要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2月14日上午,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全市县域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我市集中开工项目220个,总投资1239亿元,涵盖“十强”产业、基础设施及社会民生、重大平台等领域,对扩大有效投资、支撑经济稳增长,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有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扩大内需,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行动计划》同时在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完善综合交通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智慧交通等方面,也指明了清晰的路径。
《行动计划》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必将加快推动我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确保我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

城市建设,逐“绿”而行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⑤

进入三月,张店华光路两旁的樱花迎风舞动。新村路上,以“美人梅”为主的花卉次第开放,路过的人们惬意享受着春天的美好和舒适。

出门见绿、移步换景的城市正向市民展现愈加美好的形象。那么,如何在城市高质量发展路上逐“绿”而行?日前,《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指明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让城市更“靓”。时下,全域公园城市绽放淄博,这座城市的绿意更浓了。从2020年以来,在淄博主城区,北京路、世纪路、联通路、人民路……处处皆有赏花之地。同时,通过道路两侧绿道将植物园、人民公园、火炬公园、齐盛湖公园、莲池公园、猪龙河、玉龙河等景观实现有效串联,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

《行动计划》指出,坚持以品质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淄博将继续依托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要求,加快构建“一心、两环、三带、四片区”公园城市生态空间。例如,加快儿童公园改造进度,力争今年“六一”开园;在龙凤苑游园等6处建设社区游园;在华光路与北京路路口东南角文体广场等6处建设口袋公园,新建改造绿地40万平方米,竭尽全力扮靓城市“容颜”。

让更新更“优”。当前,淄博正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2023年我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8个项目、120个小区、惠及居民4.4万户、改造面积401.4万平方米;计划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3717套。

从《行动计划》来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要全面提高改造标准,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从平整道路、修建花园、加固外墙、修缮屋顶防水层等硬件提升,到越来越注重品质改善和文化营造……很多居民积极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来。”同济社区党委书记宓阳说,大家参与了小区改造的规划设计,小区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廊升级、发展城市慢行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城市更新的一举一动都与百姓生活、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息息相关,也让这座昂扬奋进的城市,更加充满魅力!

让建筑更“绿”。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对建筑行业来说,在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的时代潮流下,向“绿”而行显得至关重要。

走进由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中金教育培训中心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让人眼前一亮: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近百名工人正忙碌地进行混凝土浇筑、支模架搭设工作。

“立体绿化是项目的一大亮点,裙房屋面按照种植屋面进行设计,能够增加绿化面积约3000平方米,南侧办公楼部分楼层设种植花园,增加绿容率的同时丰富建筑立面效果。”项目经理岳峰表示,“整个项目应用建筑信息BIM技术,结合施工工序、工艺等要求,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避免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费。”

三年行动计划指明了淄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方向。2023年,我市将加快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项目落地,确保完成省级试点示范,适时制定我市住建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达标率100%,推进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和预评价,完成绿色建筑500万平方米。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从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来看,我市将加快内河航道、民用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补齐水运和航空短板,到2025年,基本建成“开放互通、区域融合、综合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实施交通运输降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综合交通体系,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充满信心的实干者,城市亦然,绿色淄博,值得期待。

 

用好“关键一招” 助力“动能澎湃”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⑥
3月17日下午,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场里,运输车进进出出,将粉碎的果木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我们的有机菌棒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投入物为柞木屑,有机麸皮和碳酸钙,不会产生污染物,也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贸经理崔伟宁说。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如何让企业走得更远?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发挥了重要作用。
淄博海关发挥职能优势,协助企业应对国外鲜菇技术性贸易措施,形成“国内发菌、国外出菇、鲜菇就地上市”的食用菌菌棒出口模式。2022年,淄博海关共监管出口菌棒3.7亿元,贸易国家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香菇菌棒出口量占全国香菇菌棒出口市场的60%以上。
《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指出,要聚力用好“关键一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改革和开放深度融合,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城市,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争当重要支点城市和重要链接平台,打造改革开放发展新高地。
其中明确要构建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强高能级开放平台,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融入重大区域发展布局。
同时对千企贸易成长行动、跨境电商倍增行动、外资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本土跨国公司培育行动做了明确要求。
3月8日至10日,第25届中国山东出口商品展览会暨山东文化贸易展在日本大阪举行,我市12家纺织、贸易、旅游用品企业参展。
随着疫情政策调整,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回暖,挽回、争抢更多订单,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我市多次组织企业出国参展。今年将重点组织英国伯明翰国际秋季消费品展览会、香港家庭用品展暨家用纺织品展、香港礼品及赠品展等8场境外展会,目前累计报名企业已有57家次。其中,我市参展香港家庭用品展暨家用纺织品展、香港礼品及赠品展的企业就达到了45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同时,市商务局已累计开展“跨境电商解惑 助力淄博产业”数字跨境电商孵化基地专场交流会、阿里国际站活动等培训活动4场,参训人员412人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依靠改革闯关夺隘,依靠开放拓展空间,才能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2022年,市贸促会广泛链接资源,拓展渠道,积极为企业铺路搭桥,与德国、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境外驻华机构建立了联系。规范出证认证工作管理,原产地签证事项无需跑腿全程网签。2022年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19151份、优惠证1400份、RCEP证书129份,代办国际商事证明书144份。
“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为贸促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主动融入全市中心工作,发挥贸促会和国际商会‘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经贸促进活动,为淄博对外开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贸促贡献。”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李秀清说。
春回大地,人间向暖。信心和春天共同生长,淄博大地升腾起澎湃活力。
生态先行 高质量发展

打造沿黄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⑦

黄河战略,国之大者。

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一手托起生态保护,一手托起高质量发展。

作为山东省黄河流经的九个市之一,如何统筹抓好二者的关系,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日前,《淄博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清晰指明了前行之路。

黄河安澜,天下大穰。
为筑牢黄河安澜屏障,《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推进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开展黄河河道保护治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实施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工程。

2023年,沂源县投资1.56亿元,实施沂河田庄水库上游段建设,治理长度21公里;淄川区启动孝妇河干流淄川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21.961公里;博山区实施池上赵庄支流山洪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山洪沟长度4.007公里,有效提高了行洪能力。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如何管好黄河“水池子”,做好节水这篇大文章?

《行动计划》要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加强黄河取用水监管,从严整治违规取用黄河水行为。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亦恩介绍说,去年全市计划用水管理覆盖率已达到100%,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大幅控制在省定目标以上。2023年将加快推进实施现代水网项目25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5.8亿元。

黄河战略,始终强调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高青县正在建设的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总投资8.5亿元,打造纵贯百里的黄河大堤生态景观林带,与慢城相连,让河滨成为旅游的热点与目的地,实现人文历史与黄河精神的体现。
《行动计划》指出,持续提升沿黄区域生态保护水平。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制度,统筹推进沿黄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城乡绿网、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筑牢黄河生态屏障。
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政治责任,也是重大机遇。
这一战略确立的同时,也打开了沿黄城市的战略空间和战略态势,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努力打造沿黄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高青县委书记刘学圣告诉记者,作为我市落实黄河战略的桥头堡,高青县坚持沿黄特色、扛牢沿黄担当。目前,高青县正在推进的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项目,占地500亩,总投资25亿元,一期已签约入驻8家企业,入驻率达到100%。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入驻企业50余家,形成产值60亿元的健康医药产业集群,成为沿黄重要增长极。
高青县已注册“黄河明珠”区域公用品牌,聚焦讲好高青黄河故事,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会,启动建设黄河博物馆,成功举办“2022山东·高青黄河文化旅游季”等系列节庆活动,“万里黄河最高青”城市品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