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改工作
习近平:心无百姓莫为“官”

发布日期:2013-09-24 15:35:41 浏览次数: 字体:[ ]

【干部学习论坛之二】

习近平:心无百姓莫为“官”

    

    编者按: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现选登了《心无百姓莫为“官”》《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等五篇文章,供大家学习。

心无百姓莫为“官”

(二○○四年一月五日)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

  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抓实做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努力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二○○四年八月六日) 
  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

实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现在执行制度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甚至批评也变成了变相的表扬。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事业的需要,是对干部的爱护,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批评的目的是促使当事人改正缺点和错误,其他同志引以为戒。如果批评不得,听不进不同意见,我们的事业还怎么进行?说到底,当“老好人”和批评不得,是个人私心杂念在作祟,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是机关效能建设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下工夫,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该曝光的要曝光,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惩处的要惩处,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努力使制度成为机关干部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 
(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现在全省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

“实”,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

“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

“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二○○三年六月十八日)

    有的干部辞职下海了,还“无车弹铗怨冯驩”,抱怨组织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多大的“平台”才够呢?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当干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他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个解决这些时代问题的持续过程。我们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所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现阶段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就是时代的声音,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对这些时代问题,首先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科学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成因,寻找对策,科学解决。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