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淄博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 |||
|
|||
2015年,宏观经济环境呈现“三期叠加”的特征,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
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主动应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回落局面,及时出台“工业强市30条”,力保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总体呈现低开、波动、回升的特点,工业经济趋稳向好迹象初步显现,但基础尚待巩固。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10家,其中大型企业74家,中型企业311家,小型企业2384家,微型企业141家;资产总规模达6806.1亿元,同比增长6.9%;从业人员达61.8万人,同比下降4.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62.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税1278.1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利润728.3亿元,同比增长6.3%。
(一)工业生产缓中趋稳,稳中有进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以断崖式下降开局,1-2月累计增速为5.7%,比2014年全年下降2.9个百分点,但以后各月逐步趋稳,并呈上升态势 ,2015年全年增速为6.8%,虽比2014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但较年初提升了1.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实现平稳着陆,步入新的增长轨道。
1.行业、产品增长面扩量增
从产品产量情况看,2015年全市205种工业产品中有12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0%,比前三季度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乙烯增长7.6%,化学纤维增长42.2%,化学药品原药增长2.1%,水泥增长1.8%,瓷质砖增长11.4%,钢材下降3.1%,生铁下降0.7%,平板玻璃增长4.3%。
涉及我市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增长面达86.8%,增长面比前三季度提高5.2个百分点。
2.重工业占比近九成,制造业拉动作用强
2015年,全市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0%和7.2%;轻重工业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依次为14.2%和85.8%。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9%、制造业增长7.8%、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9.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效益渐现企稳迹象,综合效益水平全省居前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62.4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年初提高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28.3亿元,同比增长6.3%,比年初提高16.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76.76点,同比提高14.2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1.28%,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54%,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12次,比同期慢0.0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38.27万元/人,同比提高2.25万元/人;资本保值增值率110.35%,同比提高1.25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5点,居全省第六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综合效益水平全省位次靠前。
(三)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盈利增长行业利润比重偏低,重点行业发展分化
2015年,全市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增长的行业有20个,1个行业由亏转盈,1个行业由盈转亏,16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利润增长行业的利润总量仅占全市的27.5%,拉动全市利润增长3.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受原油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成本下降,全行业实现转亏为盈,并拉动全市利润增长7.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突出;利润减少的行业利润总量占全市的66.7%,影响利润增速4.9个百分点,且重点行业利润大部下滑,应引起足够重视。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为我市重点行业,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9.5%,但各行业发展状况却产生了分化,反映出在深化工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化解工业经济深层次矛盾方面尚需付出巨大努力。
从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看,2015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2.2亿元和18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和6.2%,增速小幅稳步提高;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4.9亿元和49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5.1%,增速全年在中低水平上波动;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3.2亿元和54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5%和9.1%,今年以来虽呈下降态势但降幅有较大幅度收窄。
从行业盈利情况看,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42.6亿元,同期亏损11亿元,利润自2季度以来扭亏为盈,逐月增加,而同期则持续全行业亏损。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191.5亿元,同比下降2.6%,全年呈下降态势,降幅逐月收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35.3和36.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6%和6.3%,增速全年在中低速下降的水平上波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24.2亿元,同比下降25.5%,全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但降幅有较大收窄; 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2.2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全年呈低位波动态势。
2.私营企业绩效良好
2015年末,全市私营企业1833家,资产规模达2034.4亿元,同比增长11.1%,从业人员23.8万人,同比下降3.2%,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63%、29.9%、38.6%。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01.8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1.4亿元,同比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3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回收期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短4天和5天。私营企业在发展能力、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绩效水平。
3.装备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效益增长有待提高
2015年,全市装备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8.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4亿元,同比增长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50.2亿元,同比增长1%,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4.高技术行业发展加速,但体量小,拉动力量有限
2015年,全市高技术行业企业12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9.1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5.7%;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经济总量占比仅为6.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体量较小,拉动作用有限。
二、当前工业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工业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1.新常态背景下,传统领域生产持续回落,而适合我市功能定位的新兴产业由于体量较小,需要时间培育其发展壮大,短期内难以有效抵减传统产业的下行压力所带来的缺口。同时,部分高端领域也出现回落苗头,2015年电子信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
2.工业品价格仍徘徊在较大下降区间,企业景气状况和企业家信心不足。2015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8.6%,价格指数全年徘徊在91左右;全市4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01.81,比3季度下降1.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97.46,比3季度下降1.7点。
(二)外需持续下滑,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有限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16.8亿元,同比下降5.4%,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仅为2.76%,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出口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减弱。
(三)工业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市虽然具备一定数量的企业研发中心,但突破关键技术的能力不强,对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有待提高。
2.历史负担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化解难度大,资源要素环保约束力强,加大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度。
(四)成本和亏损压力制约工业效益提升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8.32%,较同期扩大了1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与三项期间费之和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92%,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约束力加大。
(五)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减少,应引起重视
201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61.81万人,比同期减少2.78万人,其中,大中型企业减少1.84万人,占66%;小型企业减少0.35万人,占12.8%;微型企业减少0.59万人,占21.2%,规模以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应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三、工业经济走势基本判断
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宏观经济会持续处于调整期,部分行业过剩产能还有待进一步化解,国际市场需求疲弱的态势短期内难以好转,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依靠外需提振工业增长的空间依然有限,淄博工业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而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将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释放出红利,淄博工业经济将呈现“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逐步企稳”的态势。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