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报(“以评促转”工作专刊)第5期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722N/2024-547156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8-21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淄博市发展改革委简报
(“以评促转”工作专刊)
按:为促进我市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连续四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行动,持续探索原创性、差异化和具有淄博特色的工作措施,工作开展以来,探索形成了一批惠企利民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打造了一批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改革创新举措。现将各区县、各部门有关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予以刊发。本期推出《倾心“青”力 助力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倾心“青”力 助力我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共青团淄博市委坚持把助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发挥组织优势,办好服务实事,凝聚青年力量,团结带领全市青年在优化营商环境大局中走在前、争先锋。
一是尽心尽责提升服务能级,推动青年工作赋能营商环境更有高度。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是营商环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2年,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着眼于服务青年成长发展需求和帮助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团市委以青年视角关注城市品质提升,打造50处青年驿站,举办32场“来淄体验”活动,6000余名省内外大学生来淄实习实践,为4.3万名单身青年提供交友联谊服务,青年夜校、优徕社区、小微音乐会等项目广受好评。
二是上心上手探索服务路径,推动青年工作赋能营商环境更有深度。企业家是营商环境优劣的最直接感受者。团市委把联系服务、组织动员青年企业家作为赋能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指导青年企业家协会对内强服务、促提升,推动会员企业间产业、项目实现内循环,对外拓视野、树形象,联动市企两会、兄弟协会,深化交流合作,打造团结向上、最有活力的青年协会组织。市青企协两年新增会员161家,协会发展规模超出预期。先后邀请樊纲、宋志平等专家,举办青年企业家赋能提升活动15场;链接中青企协资源,举办青年企业家助力淄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积极对接高校团组织,为200余家企业举办高校专场招聘会;开展“青年企业家进区县”活动8场,组建金融、法律服务团,与9所高校合作成立科创联盟,为会员企业争取授信100亿元,大力选树宣传优秀青年企业家典型。
三是用心用情拓展服务场景,推动青年工作赋能营商环境更有温度。青年人服务在全市各行各业,人人都是最优营商环境的“形象代言人”。共青团擦亮“青”字号品牌,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作用,在政务服务窗口、企业项目一线,亮标识、优服务、展风采。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282家、青年突击队81支,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强“两企三新”团建工作,把组织建在重点项目上、建在产业链上,扛起青年担当、贡献青年力量,去年以来新增团组织439家。积极投身“五个淄博”建设,全市青年踊跃参与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21.4万,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门前楼后,微光成炬、向光而行,为“人好物美心齐”的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团市委供稿)
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服务促管理,用实干谋发展,聚焦群众关切的“养老大事”,以“民政为民”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积极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已形成居家、社区、机构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态势。入选全国“十四五”首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在民政部发布的验收结果中,我市获评优秀等次,总分在42个城市中列第一名。
一、完善政策体系科学布局推动。一是组织引导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成立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发改、民政、财政等16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协同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政策驱动有力。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等文件,配套出台人才队伍建设、资金奖补等相关政策,为推动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三是规划保障有力。制定《淄博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分级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按照人均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在全市分级分区预留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根据养老服务供需变化优化设施布局。
二、保障高质量落实融合服务发展。一是聚焦服务刚需,提升机构专业综合服务能力。以等级评定促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全市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比超80%。围绕更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刚性照护需求,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发展,三年来新备案护理型养老机构34家,新增护理型床位3794张,通过医办养、养办医、医养协议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医养结合,重点建设认知障碍床位、临终关怀床位。加快养老机构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连锁化发展,引进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落户淄博。二是延伸服务资源,提升社区居家服务品质。鼓励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运营镇级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幸福院、长者助餐服务设施和家庭养老床位,推动专业化养老服务向社区(村)、家庭延伸。养老机构依托各类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链接、整合服务资源,将助餐、助洁、助医、助急等N项服务精准送入社区家庭,打造“1+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景。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素质能力。举办“技能兴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集中展现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采,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目标。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长等选树活动,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提高职业社会认可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遴选13家养老机构与院校合作,发展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促进人才供需对接。
三、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围绕兜底、普惠、品质三个维度,因地制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区域特色养老服务。在中心城区,先行先试,重点培育高品质服务项目,打造养老服务新高地。在周边区县,立足农村、山区等实际,深挖比较优势,发展“一县一品牌”特色养老服务。二是聚焦农村老年人最为迫切的“一餐热饭”需求,自2020年起探索长者助餐服务,按照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形成“日间照料+”、“餐饮企业+”等长者助餐服务模式,获得老年人广泛好评。三是在部分区县积极探索“多元养老”农村发展路径。比如,地处沂蒙山区的沂源县,积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依托国投公司,盘活农村闲置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土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探索以地养老、产业养老、医养结合、以工养老、孝善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域建成353处集助餐、助医、助购、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服务保障全县446个村(社区)。
(市民政局供稿)